【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尤其涉及一种高适应性双叉臂前悬架及改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双叉臂悬架由上下两组控制臂构成,通过控制臂外端的球铰与转向节连接,内端与车身或副车架铰接,具有支撑性强、操控稳定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高端车型。
2、但是当电动车和增程车共平台开发情况下,由于增程车采用横置发动机缘故,双叉臂悬架上控制臂无法做出加大长度,导致悬架行程受限制,仅可以满足车辆城市行驶属性mpv要求,无法满足越野suv大型车、大轮胎、高离地间隙要求。
3、难度如下:
4、首先,悬架行程受限。短控制臂(200mm)无法满足越野suv所需的260mm以上跳动行程,导致离地间隙不足,难以适配大轮胎。
5、其次,kpo参数矛盾。越野车通常kpo大,kpo@wc一般在110~130区间,kpo@tp一般在40以上,但要求kpo@wc一般控制在30~60区间,kpo@tp一般在±20mm区间,现有结构无法兼顾。
6、此外,转向系统布置冲突。转向拉杆外点因制动盘阻挡无法外移,阻碍主销轴线外移以减小k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适应性双叉臂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控制臂、下控制臂、转向拉杆总成、转向节、副车架及转向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双叉臂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臂包含三个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中心坐标Y向范围满足第一预定负区间,Z向范围满足第一正区间;第二连接轴与第三连接轴中心坐标X向差值大于设定阈值,Y向范围满足第二负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适应性双叉臂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的中心坐标分别为(42~52mm,-745~-735mm,461~471mm)、(-56~-46mm,-488~-4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适应性双叉臂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控制臂、下控制臂、转向拉杆总成、转向节、副车架及转向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双叉臂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臂包含三个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中心坐标y向范围满足第一预定负区间,z向范围满足第一正区间;第二连接轴与第三连接轴中心坐标x向差值大于设定阈值,y向范围满足第二负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适应性双叉臂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的中心坐标分别为(42~52mm,-745~-735mm,461~471mm)、(-56~-46mm,-488~-478mm,451~461mm)、(186~196mm,-488~-478mm,392~402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适应性双叉臂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控制臂包含第四连接轴、第五连接轴及第六连接轴;所述第四连接轴中心坐标y向范围满足第三负区间,z向范围满足负值区间;所述第五连接轴与第六连接轴中心坐标z向差值小于设定阈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适应性双叉臂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轴、第五连接轴、第六连接轴的中心坐标分别为(-17~-7mm,-8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建,陶薛磊,赵军,王勇,梁栋,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