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菌丝体类皮革废弃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几丁质酶处理的菌丝体类皮革废弃物纺丝成膜方法。
技术介绍
1、菌丝体类皮革是源于真菌菌丝体,通过鞣制等方式制备以获得的类似于动物皮革的新型材料,其具备环保、可降解、可再生等优势。然而,其生产过程中由于修边、磨革等会产生废弃物。目前主要处理方式为填埋或焚烧,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由于菌丝体细胞壁富含几丁质,其结构致密,传统物理/化学方法如酸、碱处理等方式溶解效率低。有机溶剂处理易导致污染且使用对环境和操作人员有害;溶解不充分时会使其无法高值化利用。目前尚无针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高值化回收利用的相关研究。几丁质酶是作为可高效降解几丁质中β-1,4糖苷键的酶制剂,可以显著提升菌丝体溶解率;且酶处理过程绿色温和,避免了强化学试剂污染。
2、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几丁质酶处理的菌丝体类皮革废弃物将其高值化利用,通过静电纺丝成膜,不仅适用于废弃菌丝体皮革的资源化处理,所得纳米纤维膜有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工程、柔性电子等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几丁质酶处理的菌丝体类皮革废弃物纺丝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成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处理温度为45-80℃,处理pH为2-7,搅拌反应时间为6 - 24 h。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反应时间为8-24h,反应温度为20-4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纺丝过程中,溶液流速为0.05-0.2 mL/h,电压为15-28 kV,针扁式集电极距离为15-30 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几丁质酶处理的菌丝体类皮革废弃物纺丝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成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处理温度为45-80℃,处理ph为2-7,搅拌反应时间为6 - 24 h。
3. 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珊,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