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经呼吸道吸入给药的肺泡靶向无创给药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647774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3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经呼吸道吸入给药无创给药的肺泡靶向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是先合成PEG接枝酶响应底物(酶响应底物即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B/SP‑C/SP‑D),再利用PEG接枝酶响应底物修饰脂质体主体与胆固醇构成的脂质体囊泡,囊泡中装载有动物源或合成肺泡表面活性剂,并且囊泡平均粒径为50~1000n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脂质体囊泡解决了现有技术肺泡表面活性剂或脂质体囊泡难以靶向到达肺泡递送药物的缺陷,能够高效递送肺泡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经呼吸道无创给药的肺泡靶向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早产儿出生后影响生存的最主要问题是肺发育不良,发育不良的肺泡上皮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以维持肺泡容积稳定,导致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肺泡出现肺水肿和肺不张、正常的通气换气功能无法维持。目前指南推荐的治疗方式有2种:

2、1、出生前,孕妇小剂量肌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发育。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孕产妇和胎儿均具有具有诸多副作用,产后仅在早产儿不能停用呼吸机时限量应用。

3、2、出生后,对早产儿进行气管插管,滴注动物(猪、牛)来源或合成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早产儿气管脆弱细小,建立气管内通道需要专门资质的人员。在早产儿气管内进行液体滴入操作技术困难、并发症危险、重症并发症率>33%,人员资质要求高。该治疗方法难以普及,广泛的基层医院出生的早产儿很难获得恰当治疗。即使在高层次医院,该操作的风险性也不容忽视。滴入气管的液滴可能导致早产儿呛咳、肺不张、甚至窒息。液滴滴注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经呼吸道吸入给药的肺泡靶向无创给药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囊泡和囊泡中装载的肺泡表面活性剂,所述的囊泡按摩尔百分比计,由40-50mol%脂质体主体、40-50mol%胆固醇与6-15mol%酶响应底物接枝PEG构成;以经呼吸道的肺泡靶向无创给药载体的重量百分比计,装载有10-30wt%的肺泡表面活性剂,囊泡平均粒径为50~10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经呼吸道吸入给药的肺泡靶向无创给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酶响应底物选自SP-B、SP-C、SP-D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脂质体主体选自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经呼吸道吸入给药的肺泡靶向无创给药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囊泡和囊泡中装载的肺泡表面活性剂,所述的囊泡按摩尔百分比计,由40-50mol%脂质体主体、40-50mol%胆固醇与6-15mol%酶响应底物接枝peg构成;以经呼吸道的肺泡靶向无创给药载体的重量百分比计,装载有10-30wt%的肺泡表面活性剂,囊泡平均粒径为50~10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经呼吸道吸入给药的肺泡靶向无创给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酶响应底物选自sp-b、sp-c、sp-d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脂质体主体选自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肺泡表面活性剂选自动物源肺泡表面活性剂、合成肺泡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经呼吸道吸入给药的肺泡靶向无创给药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经呼吸道吸入给药的肺泡靶向无创给药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酶响应底物选自sp-b、sp-c、sp-d中的至少一种,分子量范围是34000-70000da;所述的脂质体主体选自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