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充放电,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电路、车辆、控制器、介质和产品。
技术介绍
1、在车辆进行电制动回馈时,为了避免电池电压超出预设值,一般采用如下方案:
2、充电时不将电池满充,而是预留电量用作回馈储能,当车辆持续制动回馈时,将回馈电能储存到预留的电量中。
3、然而,方案中电池预留电量容易影响电池系统性能,带来可靠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电路、车辆、控制器、介质和产品,以实现电池各电芯的定期满充,解决电芯长期无法满充造成的电池荷电状态不准确的问题,并满足用户的制动回馈需求,以及提升整车的安全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电池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芯,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充电指令,确定需要预留电量的电芯;将所述电池的除所述需要预留电量的电芯外的电芯满充。
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单元,多个所述开关单元与多个所述电芯一一对应,所述开关单元包括接触器和电子开关,所述接触器与所述电子开关并联连接后适于与对应的电芯串联连接形成电芯支路,多个所述电芯支路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和所述接触器按照目标顺序动作包括:所述电子开关先进行接入动作,延迟第一预设时间后,所述接触器进行接入或断开动作,之后所述电子开关进行断开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
4.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单元,多个所述开关单元与多个所述电芯一一对应,所述开关单元包括接触器和电子开关,所述接触器与所述电子开关并联连接后适于与对应的电芯串联连接形成电芯支路,多个所述电芯支路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和所述接触器按照目标顺序动作包括:所述电子开关先进行接入动作,延迟第一预设时间后,所述接触器进行接入或断开动作,之后所述电子开关进行断开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确定需要预留电量的电芯时,具体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按照预设规则排序,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电芯为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一目标电芯的下一个电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电芯确定第二目标电芯时,具体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电芯确定第二目标电芯时,具体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从所述第一序列中确定出第三目标电芯时,具体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从所述第一序列中确定出第三目标电芯时,具体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电芯的荷电状态小于第二荷电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还将所述第二目标电芯充电至荷电状态大于所述第二荷电阈值且非满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将所述第二目标电芯充电至荷电状态大于所述第二荷电阈值且非满充,将所述电池的除所述第二目标电芯外的电芯满充时,具体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确定目标最大允许充电电流时,具体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电芯的荷电状态大于或等于第二荷电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在将所述电池的除所述第二目标电芯外的电芯满充时,具体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3-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3-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16.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芯,所述方法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需要预留电量的电芯,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按照预设规则排序,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电芯为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一目标电芯的下一个电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电芯确定第二目标电芯,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伟豪,彭旺,谭先华,伍星驰,宋兆海,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