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复合预埋钢板桩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46640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3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复合预埋钢板桩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基坑围护技术领域,是针对节点稳固连接依赖预应力施加和缺乏变形补偿机制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一方面是采用可调支护将基坑侧板体和土体侧板体完成锁口之间的精确咬合,弥补钢板桩锁口处的渗漏风险,同时在软土地区增强整体抗弯刚度,适应深基坑和高地下水位工况施工需求;另一方面是采用基坑侧板体和土体侧板体作为柔性支护结构配合混凝土面板作为刚性结构,通过柔性支护结构主动承担土压力并形成防水屏障,通过刚性结构增大接触面积分散土压力和减少局部变形,二者共同形成“刚柔并济”的复合支护体系,利于基坑围护的顺利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围护,具体涉及基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复合预埋钢板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当前基坑围护结构主要是采用现浇混凝土支撑体系、型钢组合支撑及传统钢板桩等形式,现浇混凝土结构虽刚度大,但存在施工周期长(需28天养护期)、无法重复利用且产生建筑垃圾等问题。

2、传统钢板桩支护抗弯刚度不足,在深基坑中易产生过大变形,止水效果依赖锁口咬合精度,存在渗漏风险且施工工艺复杂,需配合液压千斤顶等设备,围护体系刚度提升多采用双排桩结构,导致构件数量倍增、经济性差,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低,在现场拼接时易出现错位,影响止水连续性。

3、结合上述所需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可参照公开号为cn108612081a的专利技术专利,采用注浆加固和预应力中空拉杆完成对复合板桩的装配,构成基坑围护的稳定防水,但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拉森钢板桩子、母单元并不具备无差别装配,反而提升构件种类提升装配失误概率,且节点连接依赖预应力施加及缺乏变形补偿机制,于软土地区易因土体蠕变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导致围护承载失效甚至发生变形渗水,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复合预埋钢板桩结构,包括桩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1)包括土体侧板体和基坑侧板体,且土体侧板体反向插接至相邻的一对基坑侧板体的土体侧的外部,相邻的一对所述基坑侧板体之间设置有可调支护组件,且相邻的一对所述土体侧板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护组件,所述可调支护组件和固定支护组件共同完成桩板(1)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复合预埋钢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1)的端部设置有端锁箍(11),相邻的一对所述桩板(1)的端锁箍(11)之间相互靠近但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复合预埋钢板桩结...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复合预埋钢板桩结构,包括桩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1)包括土体侧板体和基坑侧板体,且土体侧板体反向插接至相邻的一对基坑侧板体的土体侧的外部,相邻的一对所述基坑侧板体之间设置有可调支护组件,且相邻的一对所述土体侧板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护组件,所述可调支护组件和固定支护组件共同完成桩板(1)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复合预埋钢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1)的端部设置有端锁箍(11),相邻的一对所述桩板(1)的端锁箍(11)之间相互靠近但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复合预埋钢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锁箍(11)呈“j”形状,且所述分体接箍(3)和一体接箍(14)的端部也呈“j”形状,所述分体接箍(3)和一体接箍(14)均与端锁箍(11)相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复合预埋钢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接板(2)的两端安装有与基坑侧板体相连接的侧压板(8),且所述分体接板(2)的中部开设有调节孔(7),所述分体接板(2)通过调节孔(7)安装有锁定螺杆(10),所述锁定螺杆(10)贯穿分体接板(2)与弹性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刚李瑞张成孙火兵吴显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开普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