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洞试验模型设计,特别涉及一种火箭喷流试验结构。
技术介绍
1、火箭回收技术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但由于技术限制及经济因素,一直未实现。直到21世纪,随着私营航天公司的兴起,火箭回收技术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级火箭完成任务后,发动机点火反向喷流,使一级火箭缓慢下降。精确预测喷流直接力和喷流干扰力是火箭回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喷流流场及干扰的研究主要有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两种方法。由于影响因素过多,数值模拟很难贴近实际情况。
2、火箭喷流风洞试验的相关工作尚未完全开展。受制于风洞尺寸,火箭缩比模型尺寸较小,给火箭模型结构设计带来很大困难。火箭缩比模型内需要形成密闭高压气路(除喷管出口)以支撑喷流试验,模型壳体不能接触高压气路,且间隙应大于2.5mm,同时需要对高压管路进行固定,避免高压管路受到气流冲击发生剧烈震荡,而与模型壳体碰撞影响测量数据。高压气路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高压容器设计规范要求。此外,在小尺寸火箭缩比模型内还需要稳定安装天平,满足载荷测量需求。以上设计为模型结构设计增加了难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箭喷流试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杆(1)、接头(2)、弹身(3)、天平(4)、高压管(5)、尾段(6)、气室(7)、喷管I(8)、喷管II(12)、喷管座(9)和支撑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喷流试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和接头(2)的侧壁加工有多组柱销孔,或者支杆(1)上加工一组注销孔且接头(2)的侧壁加工有多组柱销孔,或者支杆(1)上加工多组注销孔且接头(2)的侧壁加工有一组柱销孔,旋转支杆(1)形成不同组注销孔配合,完成火箭喷流试验结构滚转角试验状态的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喷流试验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箭喷流试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杆(1)、接头(2)、弹身(3)、天平(4)、高压管(5)、尾段(6)、气室(7)、喷管i(8)、喷管ii(12)、喷管座(9)和支撑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喷流试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和接头(2)的侧壁加工有多组柱销孔,或者支杆(1)上加工一组注销孔且接头(2)的侧壁加工有多组柱销孔,或者支杆(1)上加工多组注销孔且接头(2)的侧壁加工有一组柱销孔,旋转支杆(1)形成不同组注销孔配合,完成火箭喷流试验结构滚转角试验状态的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喷流试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与天平(4)、支撑杆(10)和高压管(5)连接;天平(4)位于支杆(1)中轴线的下方,高压管(5)位于支杆(1)中轴线的上方,支撑杆(10)为两个,对称分布在支杆(1)中轴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喷流试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与天平(4)为锥面配合,支杆(1)与支撑杆(10)为螺纹连接,支杆(1)与高压管(5)为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喷流试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的端面上加工与高压管(5)配合的轴向螺纹孔;轴向螺纹孔与高压管(5)同轴且与支杆(1)不同轴,轴向螺纹孔的深度满足支杆端至喷管端形成足够的通气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喷流试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7)包括接嘴(702)、气室前段(703)、气室中段(704)、气室后段(705)和套管(706);接嘴(702)、气室前段(703)、气室中段(7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周健,刘进征,钱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