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断路器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4485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9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断路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断路器及方法,本结构在动侧主体上设置了喷口,并通过主动推拉杆与传动结构相连,进而与静侧主体上的运动屏蔽实现活动连接;在开断成功前,运动屏蔽能够跟随动主触头向分闸方向运动,从而能够对喷口下游空间起到屏蔽作用,优化开断过程的电场分布;而在开断成功后,运动屏蔽则能通过传动结构相对于动主触头向合闸方向运动,从而拉开与动主触头之间的绝缘距离,提高了断路器开断和绝缘可靠性。采用本结构不仅增强了灭弧室断口间的绝缘可靠性,还提高了开断能力,从而能够缩小断路器尺寸,提高了断路器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断路器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高压断路器是高压电器中最重要的一类电器,断路器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受电的、热的、机械力的作用,还要受大气环境的影响,并要经久耐用。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可靠地长期运行;各部分的温度升高,不超过损害电器性能的允许温度值;就有足够的电寿命和机械寿命;保证绝缘不要受老化而发生损坏;能够承受系统最大工作电压、内部过电压及外部雷电过电压的作用;具有足够的开断规定的各种性质的电流的能力;具有足够的闭合短路故障的能力,并能可靠地开断本身闭合时产生的短路电流等。

2、随着断路器电压等级的提高,断路器灭弧室断口间的绝缘变得越来越重要,断口间距离也不断加大,这会导致喷口喉道长度越来越长,使得燃弧时间变长,喷口下游气体流速增大,气压降低,从而开断短路电流变得更加困难。然而,现有断路器结构中,大多通过传动部分实现静弧触头的反向运动,喷口上方屏蔽固定在喷口上,中间缺少传动,无法在开断之后使得屏蔽与动主触头之间拉开足够的绝缘距离,导致灭弧室断口间绝缘可靠性下降。当前,已有相关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断口一侧的静侧主体以及断口另一侧的动侧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本体包括具有长杆和短杆的L形杆(1-3);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主动推拉杆(3)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1-12)与喷口(6)活动相连;L形杆(1-3)的长杆和短杆绕第一中心销(1-10)做中心旋转;从动推拉杆(4)的一侧壁为第二推拉杆(4-2),开设的通孔为第二通孔(1-7);从动推拉杆(4)的另一侧壁为第一推拉杆(4-1),开设的通孔为第一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断口一侧的静侧主体以及断口另一侧的动侧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本体包括具有长杆和短杆的l形杆(1-3);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主动推拉杆(3)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1-12)与喷口(6)活动相连;l形杆(1-3)的长杆和短杆绕第一中心销(1-10)做中心旋转;从动推拉杆(4)的一侧壁为第二推拉杆(4-2),开设的通孔为第二通孔(1-7);从动推拉杆(4)的另一侧壁为第一推拉杆(4-1),开设的通孔为第一通孔(1-5);l形杆(1-3)的短杆与第一通孔(1-5)配合,长杆与第二通孔(1-7)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13)包括与静侧法兰(2)相连的导轨(1-1);第一推拉杆(4-1)通过第一滑动销(1-2)活动连接于导轨(1-1)的一侧;第二推拉杆(4-2)通过第二滑动销(1-9)活动连接于导轨(1-1)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断路器灭弧室断口电场动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涛高洁丁亮吕毅赵昌润伦智达李振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