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皖江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多功能集成舱体的溢油治理船舶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44102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9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功能集成舱体的溢油治理船舶及其应用,属于水面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舶包括甲板、甲板以下的舱体以及安装于甲板表面的驾驶台,驾驶台的顶面和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摄像头和水面溢油应急处理系统;驾驶台前方的甲板表面固定连接有机械臂底座以及活动连接于机械臂底座上的机械臂,机械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横向的吸油滚筒,吸油滚筒两侧的船首固定连接有外开的展臂板;舱体通过沿舱体龙骨方向延伸的纵向隔离壁分隔为左舷处理区和右舷处理区;左舷处理区自船艏向船艉依次布置溢油回收舱和垃圾压缩舱;右舷处理区设置采砂监控舱;左舷处理区和右舷处理区的船艉部隔离出共用动力舱,形成空间紧凑、功能集成的舱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面环境保护,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多功能集成舱体的溢油治理船舶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溢油治理船舶是指用于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海域等溢油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各类船舶。现有溢油治理船舶多采用模块化设计,但存在各功能舱分散布置导致管线冗长、作业效率低,且安装的悬挂式传感器易受水流冲击,测量精度差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面对溢油等重大事故处理时,无法实现多污染物的同步处理,当前溢油环境处理也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2、监测与执行割裂:传统卫星监测需2小时以上数据回传,现场船舶无法实时获取溢油边界变化数据,导致响应延迟严重。例如,某海域溢油事故中,卫星数据回传耗时2小时15分钟,错过最佳回收时机,溢油扩散面积扩大3倍。

3、设备调节滞后:撇油器转速依赖人工观察调整,薄油层回收率不足40%。如某海域溢油事故中,人工调节撇油器在油膜厚度1.5mm时回收率仅38%。

4、协同效率低下:无人机与船舶采用单向通信,指令传输延迟达30秒以上,通信丢包率高达15%。如某海域溢油事故中,单向通信导致船舶路径调整延迟45秒,油膜追踪误差超过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功能集成舱体的溢油治理船舶,包括甲板、甲板以下的舱体以及安装于甲板表面的驾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台的顶面和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摄像头和水面溢油应急处理系统;驾驶台前方的甲板表面固定连接有机械臂底座以及活动连接于机械臂底座上的机械臂,机械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横向的吸油滚筒,吸油滚筒两侧的船首固定连接有外开的展臂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油治理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砂监控舱包括由舱顶贯穿至船底的传感器井;垃圾压缩舱包括热熔腔,热熔腔由内至外固定有耐高温内胆层、陶瓷隔热层和不锈钢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油治理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功能集成舱体的溢油治理船舶,包括甲板、甲板以下的舱体以及安装于甲板表面的驾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台的顶面和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摄像头和水面溢油应急处理系统;驾驶台前方的甲板表面固定连接有机械臂底座以及活动连接于机械臂底座上的机械臂,机械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横向的吸油滚筒,吸油滚筒两侧的船首固定连接有外开的展臂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油治理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砂监控舱包括由舱顶贯穿至船底的传感器井;垃圾压缩舱包括热熔腔,热熔腔由内至外固定有耐高温内胆层、陶瓷隔热层和不锈钢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油治理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井的顶部安装有锥形导流罩,锥形导流罩与传感器井内壁之间固定有传感器固定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溢油治理船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甲板上的无人机和驾驶台的控制系统中装载的水面溢油应急处理系统,水面溢油应急处理系统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熙琮朱昌平沈盼盼张健陈妙妍叶美玉张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皖江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