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4313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9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软启动控制电路包括缓冲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缓冲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所述缓冲电路用于防止输出电压产生过冲现象,使输出电压曲线变化平滑;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容、控制管、分压组件和放电管,所述电容与所述放电管的漏极和所述运算放大器连接,所述分压组件分别与所述电容和所述控制管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软启动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软启动控制电路的响应速度,避免出现输出电压过冲现象;且能够精准控制软启动时间,有效可控地限制上电过程中的浪涌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涉及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1、软启动电路是一种用于限制电子设备或电机启动时浪涌电流冲击的电路设计。它通过控制电压上升速率来限制电流,从而减少对电源和负载设备造成损害,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2、传统软启动电路多为恒流源给电容充电或放电,使得输出电压缓慢上升,从而实现软启动。但是传统软启动电路在电压缓升的过程中,由于系统环路的响应速度不够快,而输入电压的上升速率又超出系统环路的响应速度时,即使有软启动功能,仍可能导致输出过冲等问题;且该技术因为缺乏反馈机制,软启系统无法实时监测输出电压的变化,从而无法对充电过程进行精确控制,软启时间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该电路具有较高的开环增益,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避免出现输出电压过冲现象;且能够精准控制软启动时间,实现对充电过程的精确控制,有效可控地限制上电过程中的浪涌电流。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软启动控制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包括轨对轨运放,所述电容分别与所述放电管的漏极和所述轨对轨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软启动控制电路还包括功率管,所述功率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轨对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管用于根据其导通程度对输出电压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组件包括无源元件或有源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软启动控制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包括轨对轨运放,所述电容分别与所述放电管的漏极和所述轨对轨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软启动控制电路还包括功率管,所述功率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轨对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管用于根据其导通程度对输出电压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组件包括无源元件或有源元件,所述无源元件包括电阻,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控制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功率管的漏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压反馈的栅极电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根据软启动时间,调整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值之比;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值之比为1:(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软启动控制电路还包括驱动电压检测电路,所述驱动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驱动电压检测电路用于监测所述功率管的栅极电压,当所述功率管的栅极电压低于预设阈值电压,所述驱动电压检测电路断开软启动控制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功率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全贺斌梁梦雪刘中唯吴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智凌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