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43068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9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构件裂纹识别及监测技术领域,针对目前对于在役钢吊车梁的疲劳裂纹监测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待监测的钢吊车梁数据,并得到钢吊车梁高风险区域分类结果;S2、获取裂纹图像;S3、根据获取的裂纹图像,获取当前时刻裂纹长度估计值,得到裂纹长度走势图;S4、根据裂纹长度走势图,获取每阶段裂纹平均发展速率,并利用预设的裂纹速率‑风险分类深度神经网络,对每阶段裂纹平均发展速率进行风险分类,得到钢吊车梁疲劳裂纹风险部位的风险等级;S5、当风险等级为高风险等级时,生成预警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疲劳裂纹高风险部位的准确定位以及风险准确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构件裂纹识别及监测,具体涉及一种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工业建筑钢结构体系中,钢吊车梁作为关键传力构件,长期承受动态循环荷载作用。其服役性能直接影响工业厂房的结构安全及生产连续性。然而工程实践表明,受复杂多因素耦合作用(包括但不限于:非对称轨道布置引发的偏心效应、天车刹车力作用、吊车梁几何形式差异等),吊车梁系统易在应力集中区域萌生疲劳裂纹。此类裂纹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扩展特征,当裂纹扩展速率超过临界阈值时,可能导致灾难性断裂事故,严重威胁工业安全生产。所以需要对疲劳裂纹进行监测,但是目前的疲劳监测方法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2、1.裂纹萌生位置预测困难:传统规范公式基于理想边界条件推导,难以准确表征实际工况下多因素耦合形成的复合应力场。研究表明,相同结构形式的吊车梁在不同因素耦合下,其最大主应力区域存在较大偏移,导致裂纹萌生位置呈现显著离散性,传统应力校核方法存在理论模型与实际工况失配问题。

3、2.人工巡检效能局限:工业环境中的粉尘污染、高空作业限制及设备遮挡等因素,造成人工点检难度大,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预训练的疲劳裂纹定位深度神经网络通过以下方法构建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模型修正的方法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裂纹图像采集终端包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每阶段裂纹平均发展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6.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预训练的疲劳裂纹定位深度神经网络通过以下方法构建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模型修正的方法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裂纹图像采集终端包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役钢吊车梁疲劳风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每阶段裂纹平均发展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役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范力陈思雨李想唐进华秦海锋刘杰王旭杰刘西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