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4642926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9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对目标代码进行漏洞扫描分析,获取漏洞的初始风险评价值,并结合路径可达性分析值和条件可达性分析值确定可达性分析权重,最终得到目标风险评价,充分考虑了漏洞被利用的实际可能性,相较于传统仅基于固有危害的风险评估,能更精准地反映漏洞的真实风险程度,为安全决策提供更可靠依据,目标风险评价值能够为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便于在漏洞修复过程中优先处理高风险漏洞,避免盲目修复漏洞,极大地提高了漏洞管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分析,特别是涉及一种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随着各类软件系统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软件开发过程中,为实现丰富功能,往往依赖众多组件,而这些组件可能存在漏洞,这给软件系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威胁。因此,对软件进行漏洞检测与风险评估成为保障软件安全的关键环节。

2、目前,常见的漏洞检测技术如软件成分分析技术,虽能识别和清点软件中的开源组件依赖关系,进而发现潜藏在依赖中的安全漏洞,但存在明显缺陷。在代码量较大的场景下,会检测出的大量代码漏洞,然而所检测出的漏洞中多数实际上是不可达的。其原因主要在于,检测出存在已知漏洞的依赖组件,在软件实际运行过程中未必会被加载,即便存在已知漏洞的依赖组件会被加载,软件也可能不会执行到其中漏洞所在的代码位置,或者实际运行时不会调用相应的漏洞函数,即便软件能够执行到依赖组件中的漏洞所在代码位置,或者漏洞函数会被调用,可触发漏洞的有害参数也未必能传入漏洞所在的代码位置。

3、而大量不可达漏洞会导致编程人员难以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信息至少包括输入过滤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2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28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包括如下步骤:

<p>7.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信息至少包括输入过滤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2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28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洞风险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瑛方芳徐俊左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清科万道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