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斑狼疮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羟氯喹可溶性微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症状之一是皮肤受损。传统口服治疗剂型难以精准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容易导致全身副反应。
2、目前治疗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损伤的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然而,这些治疗手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①药物治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
4、②物理治疗:光疗虽然有效,但治疗次数和剂量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存在个体差异性问题。
5、③生活方式调整:需要患者长期坚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求较高;
6、针对上述问题,未来治疗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损伤的手段可能会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等方面,而迄今为止,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hcq在治疗sle皮肤表现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研究运用的给药方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羟氯喹可溶性微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羟氯喹可溶性微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与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1:1至4:1,羟氯喹的负载量为微针总重量的3-15%(w/w)。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羟氯喹可溶性微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的高度为500-800μm,针尖密度为200-400针/cm2,单次给药剂量为0.5-5mg羟氯喹/cm2皮肤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羟氯喹可溶性微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羟氯喹可溶性微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羟氯喹可溶性微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与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1:1至4:1,羟氯喹的负载量为微针总重量的3-15%(w/w)。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羟氯喹可溶性微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的高度为500-800μm,针尖密度为200-400针/cm2,单次给药剂量为0.5-5mg羟氯喹/cm2皮肤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羟氯喹可溶性微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步真空法中,步骤一的真空压力为-90kpa至-100kpa,干燥温度为25-35℃,干燥时间为24-48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羟氯喹可溶性微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片还包括稳定剂,所述稳定剂选自海藻糖、甘露醇或明胶中的至少一种,添加量为基质总重量的5-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慈波,黄丽,余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