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3748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5 12:5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涉及痛风给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00、配制针尖凝胶溶液:将痛风治疗药物与透明质酸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药物负载的针尖凝胶溶液;S200、配制背衬凝胶溶液:将透明质酸溶解于水性溶剂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背衬凝胶溶液。S300、将针尖凝胶溶液注入微针模具的针孔中,依次进行真空干燥和离心处理,使溶液充分填充针孔,并干燥针尖150分钟;S400、将背衬凝胶溶液覆盖于模具表面并真空干燥,形成背衬层;S500、脱模后得到载药微针贴片,贴附于患者皮肤以递送药物。本申请通过微针将药物直接递送至真皮层,避免口服给药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解,微针穿刺后释放药物,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快速镇痛,局部给药降低全身暴露,NSAIDs类药物的胃肠道溃疡发生率下降,减小副作用,微针长度200‑800微米仅穿透角质层,避免神经末梢损伤,贴片封装于无菌铝塑泡罩,患者可自行贴附,减少频繁就医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痛风给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


技术介绍

1、痛风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口服给药,口服给药虽然方便快捷,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2、1.生物利用度:

3、首过效应:药物在通过肝脏时被代谢,导致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量减少,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食物影响: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例如,某些药物需要在餐后服用,而另一些药物则需要在空腹状态下服用;

5、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如胃炎或溃疡,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6、2.剂量控制:

7、患者依从性:患者可能忘记服用药物,或按错误的剂量服用;

8、药物溶解和吸收:某些药物难以溶解或被肠道吸收,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

9、3.药物的稳定性:

10、胃液环境:某些药物在酸性的胃液环境中会被降解;

11、酶代谢:胃肠道中的酶会代谢某些药物,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2、4.副作用:

13、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等常见副作用

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痛风治疗药物选自以下至少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尿酸酶或IL-1β抑制剂(包含洛索洛芬膏,巴布膏,舒笑瑶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20-40万,针尖凝胶溶液中透明质酸的质量浓度为10%-30%,背衬凝胶溶液中透明质酸的质量浓度为5%-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具的针体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痛风治疗药物选自以下至少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尿酸酶或il-1β抑制剂(包含洛索洛芬膏,巴布膏,舒笑瑶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20-40万,针尖凝胶溶液中透明质酸的质量浓度为10%-30%,背衬凝胶溶液中透明质酸的质量浓度为5%-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具的针体长度为200-800微米,针尖直径为50-200微米,阵列排布密度为50-200针/cm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微针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干燥条件为:真空度0.09-0.1mpa,温度37-45℃,时间150分钟;离心条件为转速3000-5000rp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慈波肖贺元李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