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装带钢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39295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6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装带钢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卷装带钢转运装置包括转运小车、连接在转运小车上的两立柱以及连接在两立柱上的上夹持座和下夹持座,两立柱上设置有分别驱动下夹持座两端上下同步移动的升降驱动器,上夹持座和下夹持座还通过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相互连接,利用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来牵引上夹持座和下夹持座同步升降,同时利用两条被动链条限制两升降驱动器同步动作,最终实现上夹持座和下夹持座对卷装带钢的精确夹持,在预先调整上夹持座和下夹持座夹持中心与放卷装置放卷轴同轴度的基础上,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卷装带钢转运装置转运卷装带钢装配到放卷轴上时,无需进行高度校准,从而提高卷装带钢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间物料输送,具体涉及卷装带钢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


技术介绍

1、卷装带钢是制管领域常用的原材料,卷装带钢通常被安装在放卷装置上进行放卷,放卷后的带钢经制管机构挤压逐渐形成管子。卷装带钢放卷完毕后,需要及时向放卷装置装上新的卷装带钢,并引出带钢头与之前的带钢末端进行焊接,由于带钢放卷装置下游具有一个带钢放卷缓冲器,里面可以存储一定长度的带钢供生产使用,操作人员必须在放卷缓冲器内的带钢被消耗完之前完成新带钢头与之前带钢的末端进行焊接的工作,否则会导致新带钢头无法被带入制管机构,需要人工重新牵引,这将浪费大量的生产时间。

2、卷装带钢的常规转运方法是使用叉车或吊车进行转运,这些方法都存在与放卷装置的放卷轴对位速度慢、吊装速度慢、转运速度也慢的问题,这些零碎的技术问题最终导致更换卷装带钢所消耗的时间长,严重侵蚀了操作人员连接两根带钢的时间。

3、为了提供给操作人员更多的带钢焊接时间,我们有必要提供一种卷装带钢转运装置,以提高向放卷装置更换新带钢的速度,压缩更换卷装带钢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卷装带钢转运装置,包括转运小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小车(1)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根竖向设置的立柱(2),两立柱(2)相互正对且顶端通过一根横梁(3)连接,两根立柱(2)之间设置有一个上夹持座(4)和一个下夹持座(5),上夹持座(4)和下夹持座(5)的两端分别与两立柱(2)上下滑动连接,两立柱(2)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台升降驱动器(6),两升降驱动器(6)的驱动端分别与下夹持座(5)的两端连接,驱动下夹持座(5)升降,所述横梁(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对链轮(7),转运小车(1)的底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链轮(7),所述下夹持座(5)和上夹持座(4)分别通过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卷装带钢转运装置,包括转运小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小车(1)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根竖向设置的立柱(2),两立柱(2)相互正对且顶端通过一根横梁(3)连接,两根立柱(2)之间设置有一个上夹持座(4)和一个下夹持座(5),上夹持座(4)和下夹持座(5)的两端分别与两立柱(2)上下滑动连接,两立柱(2)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台升降驱动器(6),两升降驱动器(6)的驱动端分别与下夹持座(5)的两端连接,驱动下夹持座(5)升降,所述横梁(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对链轮(7),转运小车(1)的底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链轮(7),所述下夹持座(5)和上夹持座(4)分别通过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相互传动连接,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沿转运小车(1)运动方向排列,第一传动链包括一端连接下夹持座(5)的右端、中部绕过横梁(3)两端的链轮(7)、另一端与上夹持座(4)的左端连接的主动链条(8),还包括一端与上夹持座(4)的左端连接、中部绕经转运小车(1)左侧底部的链轮(7)、另一端与下夹持座(5)的左端连接的被动链条(9);第二传动链包括一端连接下夹持座(5)的左端、中部绕过横梁(3)两端另外两个链轮(7)、另一端与上夹持座(4)的右端连接的主动链条(8),还包括一端与上夹持座(4)的右端连接、中部绕过转运小车右侧底部链轮(7)、另一端与下夹持座(5)的右端连接的被动链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装带钢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座(5)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块水平设置的定位板(10),任一定位板(10)上竖向插接有一根调节螺杆(11),任一调节螺杆(11)上连接有两个分设在定位板(10)两侧的螺母(12),两螺母(12)夹紧定位板(10)以固定调节螺杆(11),调整两螺母(12)的位置用以改变调节螺杆(11)下端伸出定位板(10)的长度,调节螺杆(11)下端用于连接对应的被动链条(9),横梁(3)上方的两根主动链条(8)上分别连接有链条张紧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装带钢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为方管结构,上夹持座(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对辊子(14),两对辊子(14)分别抵接在两立柱(2)相向面上,与同一立柱(2)抵接的两根辊子(14)上下排列,两立柱(2)的相向面上分别开设有一条竖向延伸的上长孔(15),上长孔(15)位于立柱(2)上部,上长孔(15)的长度与上夹持座(4)的升降区间对应,上夹持座(4)上连接有穿过上长孔(15)插入立柱(2)内的连接座(16),连接座(16)用于连接主动链条(8)和被动链条(9),绕过链轮(7)与上夹持座(4)两端连接的主动链条(8)、被动链条(9)均穿设在立柱(2)内;下夹持座(5)连接立柱(2)的结构与上夹持座(4)连接立柱(2)的结构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光卢晓乾唐皓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中悦冶金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