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训练器械,具体为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陆地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划龙舟作为一项承载着千年民俗文化与竞技精神的水上运动,其魅力不仅在于鼓点与号子交织的团队协作,更在于船身划破水面时,桨手们需在波浪扰动、水流冲击形成的左右摇摆中,精准把控划桨节奏与身体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下的爆发力输出,正是龙舟运动区别于其他陆地集体项目的核心特质。然而,受限于天然水域的场地条件、天气变化及安全管控等因素,专业龙舟队的日常训练越来越依赖陆地模拟设备,其中,如现有技术公开号cn212235919u的龙舟测功仪凭借对划桨动作与阻力的基础还原,成为提升运动员体能与技术的重要工具。
2、目前,主流的龙舟测功仪多以固定平台为基础,仅能复现划桨时的前后发力轨迹,却无法模拟真实龙舟在水面行驶时因单侧桨叶入水深度差异、水流横向冲击等因素导致的左右摆动,使得运动员在陆地训练中难以锻炼到应对船体倾斜时的核心稳定性、侧向肌群控制力,以及在动态平衡中调整划桨角度的临场应变能力。
3、其次,龙舟是一项以团队协同为灵魂的集体运动,多人动作的一致性至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陆地训练装置,包括龙舟训练组件(1),龙舟训练组件(1)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一端固定有风阻器(11),所述横杆一侧设有龙舟桨一(13),所述龙舟桨一(13)一端与风阻器(11)通过牵引绳(14)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陆地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16)靠近固定杆(15)的一端两侧均固定有侧板(164),所述固定杆(15)靠近摆动杆(16)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51),所述摆动杆(16)靠近固定杆(15)的一端固定有转轴一(161),所述转轴一(161)设于凹槽(151)内部且与凹槽(1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陆地训练装置,包括龙舟训练组件(1),龙舟训练组件(1)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一端固定有风阻器(11),所述横杆一侧设有龙舟桨一(13),所述龙舟桨一(13)一端与风阻器(11)通过牵引绳(14)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陆地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16)靠近固定杆(15)的一端两侧均固定有侧板(164),所述固定杆(15)靠近摆动杆(16)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51),所述摆动杆(16)靠近固定杆(15)的一端固定有转轴一(161),所述转轴一(161)设于凹槽(151)内部且与凹槽(15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161)外壁设有扭簧一(1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陆地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16)远离固定杆(15)的一端外侧设有支腿一(17),所述固定块一(19)与支腿一(17)固定,且摆动杆(16)与支腿一(17)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杆(16)远离固定杆(15)的一端顶部固定有坐垫一(18),所述支腿一(17)两侧均固定有蹬板一(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陆地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螺纹筒(21),所述螺纹筒(21)通过轴承座安装于固定杆(15)外壁,所述螺纹筒(21)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2),所述螺纹杆(22)一端延伸出螺纹筒(21)一端,且螺纹杆(22)一端固定有伸缩杆(23),所述伸缩杆(23)远离螺纹杆(22)的一端固定有斜板(24),所述斜板(24)靠近固定杆(15)的一侧与固定杆(15)外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陆地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21)另一端设有外壳(25),且外壳(25)固定于固定杆(15)外壁,所述外壳(25)远离固定杆(15)的一侧底部铰接有翻盖(28);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家欣,葛冯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