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储气库监测装置,具体涉及人工地下钢内衬储气库巡检装置,还涉及储气库巡检方法。
技术介绍
1、对于压缩空气储能,人工地下钢内衬储气库因钢板内衬承压、岩石荷载的储气特征被广泛应用,钢内衬的完整性严重影响储气库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人工地下钢内衬储气库储气空间可达十万甚至百万立方米,人工储气库运营期间完全封闭,内部运行状况依赖于监测系统实时反馈。在储气库监测系统发生漏气后,监测系统确认的漏点范围大(通常达面积30㎡),通常采用停机后依靠人工目视检查缺陷和漏点,通过肉眼观察。储气库运营期间处于封闭高压环境,停机后人工巡检需搭建脚手架至数十米高空,依赖肉眼观察钢内衬表面,存在漏检率高,微小裂纹难以识别、工作强度大单次巡检耗时 72 小时以上,并且储气库内部为曲面金属壁面,存在狭窄通道、潮湿多尘环境下传统轮式或轨式检测设备无法稳定吸附,易发生打滑、倾覆,难以实现全空间覆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人工地下钢内衬储气库巡检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库内漏检率高且巡检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人工地下钢内衬储气库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监测单元(3)与动力单元(4),主体框架(1)由两根竖直立柱(10)、两根横梁(11)和矩形焊接底板(8)拼接成矩形框架结构;动力单元包括两台驱动电机(6),两台驱动电机(6)水平对称安装在底板(8)上表面中部,两台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分别向两侧延伸,且在输出轴的两端分别同轴固定有第九齿轮(401)与第十齿轮(402),两台所述驱动电机(6)还分别通过传动结构连接有两个磁性履带(9),所述横梁(11)上分别连接监测单元与电源装置,两台所述驱动电机(6)、监测单元与电源装置共同连接有PLC,所述PL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工地下钢内衬储气库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监测单元(3)与动力单元(4),主体框架(1)由两根竖直立柱(10)、两根横梁(11)和矩形焊接底板(8)拼接成矩形框架结构;动力单元包括两台驱动电机(6),两台驱动电机(6)水平对称安装在底板(8)上表面中部,两台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分别向两侧延伸,且在输出轴的两端分别同轴固定有第九齿轮(401)与第十齿轮(402),两台所述驱动电机(6)还分别通过传动结构连接有两个磁性履带(9),所述横梁(11)上分别连接监测单元与电源装置,两台所述驱动电机(6)、监测单元与电源装置共同连接有plc,所述plc连接有警报灯,所述警报灯连接于横梁(1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地下钢内衬储气库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前侧摄像头(1301)与前侧红外摄像头(1201),任意一根横梁(11)前端中部通过可旋转支架对称安装前侧摄像头(1301)与前侧红外摄像头(1201),另一根横梁(11)后端中部通过可旋转支架对称安装有后侧摄像头(1302)与后侧红外摄像头(1202),安装有前侧摄像头(1301)的横梁(11)下方等间距横向排列有三组避障传感器(14);另一根横梁(11)右侧竖直依次安装声音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6)与压力传感器(17),所述前侧红外摄像头(1201)、后侧红外摄像头(1202)、前侧摄像头(1301)、后侧摄像头(1302)、声音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6)与压力传感器(17)分别与plc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地下钢内衬储气库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七齿轮(301),所述第九齿轮(401)与第七齿轮(301)啮合连接,所述第七齿轮(301)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02),所述第二齿轮(102)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一齿轮(101),所述第一齿轮(101)通过链条(2)连接有齿轮第三齿轮(103);靠近所述第九齿轮(401)的磁性履带(9)内壁与第一齿轮(101)和齿轮第三齿轮(103)齿面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璟,周晓湘,袁园,薛建华,曹雷年,郑准备,张建伟,罗凯,许正斌,康秦豪,李珂,薛康康,强生金,张国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