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3765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具有制冷毛细管和制热毛细管,所述制热毛细管并联一单向阀后再与所述制冷毛细管串联,所述单向阀的方向与所述制冷毛细管中制冷剂的流向相同;所述节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路辅助制热节流支路,所述辅助制热节流支路具有相互并联的辅助制热毛细管和可控阀;所述制热毛细管串联所述辅助制热毛细管支路后再与所述单向阀并联。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器,在同时满足空调器制冷和制热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性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低温制热性 能的空调器,属于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低温制热性能是冷暖空调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在室 外温度很低时,蒸发温度与室外温度之差较小,蒸发器换热性能变差。此情况 下,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倍压(即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比值)虽然很大, 但是,冷凝压力相对较低,冷凝温度较低,与室内的温差较小,冷凝器换热性 能也比较差。从而导致空调器室内出风温度较低,制热性能较差,人体舒适性 很差。因此,为了提高低温制冷性能,应尽可能提高低温制热时的冷凝压力, 进一步增大倍压。一般的定频空调器采用的是毛细管固定节流。毛细管主要是靠其管径和长 度来控制液体制冷剂的流量以使蒸发器能在适当的状况下工作,其基本原理是 使高压液态制冷剂受迫流过一个小过流截面,产生合适的局部阻力损失(或沿程 损失),使制冷剂压力骤降,与此同时一部分液态制冷剂汽化,吸收潜热,使节 流后的制冷剂成为低压低温状态。随着毛细管的增长,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 倍压在减小,而排气压力在增加,冷凝压力相应增加,冷凝温度提高,制热量 增加。然而,对于采用毛细管固定节流的冷暖空调器需要同时满足制冷和制热 性能,冷凝压力的提高受限于制冷量、能效比、最大运行制冷、最大运行制热 等性能参数。所以,不能为了提高冷凝压力而使毛细管过长。变频空调器在室外温度低于零下时,制热量可以达到额定制热量的80%以上,而采用毛细管固3定节流的定频空调器一般只有额定制热量的45%左右,市场上国产主要大品牌 空调器都存在制热效果不好的投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毛细管固定节流的冷暖空调器存在的上述 问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在同时满足空调器制冷和制热性能的前提下,提高 了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器,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具有制冷毛细管和制热毛细管, 所述制热毛细管并联一单向阀后再与所述制冷毛细管串联,所述单向阀的方向 与所述制冷毛细管中制冷剂的流向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还包括至 少 一路辅助制热节流支路,所述辅助制热节流支路具有相互并联的辅助制热毛阀并耳关。根据本技术,所述辅助制热节流支路优选为 一路。 根据本技术,所述制冷毛细管的长度为150-1700mm,所述制热毛细管 的长度为100-900腿,所述辅助制热毛细管的长度为50-700mm。 才艮据本技术,所述可控阀为电^f兹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 由于增加了辅助制热毛细管,在室外温度较低情况下制热时,关闭可控 阀,使得辅助制热毛细管与制热毛细管串联,从而使得制热毛细管充分加长,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冷凝压力,进而提高了冷凝温度,显著地提高了低温制热量。 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的低温制热量比没有4吏用辅助制热毛细管的空调器制 热量最多可提高22%。2. 由于辅助制热毛细管可通过可控阀旁i 各,制冷毛细管和正常的制热毛细 管都是单独的,所以额定制冷和额定制热都能同时进^"最优化调节,调节准确,成本较低;同时也很容易满足空调器的最大运行制冷、最大运行制热等性能参数,提高空调器的整体性能。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所述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空调器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室外机;2、压缩机;3、室内机;4、节流装置;41、制冷毛细管; 42、单向阀;43、制热毛细管;44、电^兹阀;45、辅助制热毛细管;46、电石兹 阀;47、辅助制热毛细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所述本技术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空调器 包括室外机l、压缩机2、室内机3及节流装置4,各部分依次连接,形成制冷 剂的循环回路。所述节流装置4除具有制冷毛细管41和制热毛细管42外,还 具有一路由电磁阀44和辅助制热毛细管45并联组成的辅助制热节流支路。所 述制热毛细管43串联所述辅助制热节流支路后,再与所述单向阀42并联,然 后再与所述制冷毛细管41串联,形成空调器的毛细管节流装置。其中,所述单 向阀42的方向与所述制冷毛细管中制冷剂的流向相同。利用上述节流装置,空调器在制冷时,制冷剂只通过制冷毛细管41和单向 阀42。空调器正常制热时,空调器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44打开,制冷剂先流 经电f兹阀,然后再经过制热毛细管43和制冷毛细管41到室外机1。而当空调 器在低温情况下制热时,空调器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44关闭,从室内机3流出 的制冷剂先流经辅助制热毛细管45,然后再经制冷毛细管43和制冷毛细管41 至室外机l。这样,在制冷及正常制热时,制冷剂流经的毛细管长度没有变化, 不影响空调器的性能参数;而在低温制热时,制冷剂流经的毛细管的长度加长,5使得冷凝压力增加,冷凝的温度升高,从而增加了制热量,提高了空调器的低 温制热效果。空调器制冷、制热及低温制热时,制冷剂的循环过程及状态详述如下制冷运行时,高温高压气体从压缩机2的排气口到室外机1,经室外机1 出来的高压低温过冷液体经过制冷毛细管41变成低压低温的占空比较小的汽 液两相冷媒,经过单向阀42及室内机3变成低压低温气体,再到压缩机2回气 管。制热运行时,由于单向阀42反向,制冷剂不会流经单向阀42,且电磁阀 44打开,将所述辅助制热毛细管45短路,因此,制冷剂流向为高温高压气 体从压缩机2的排气口到室内机3,经室内机3出来的高压低温过冷液体,经 过电磁阀44、制热毛细管43及制冷毛细管41变成低压低温占空比较小的汽液 两相冷媒,再经过室外机1变成低压低温气体回到压缩机2回气管。室外温度低于等于-2。C制热即低温制热时,关闭电磁阀44,高温高压气体 从压缩机2的排气口到室内机3,经室内机3出来的高压低温过冷液体,经过 辅助制热毛细管45、制热毛细管43及制冷毛细管41变成低压低温占空比较小 的汽液两相冷媒,再经过室外机l变成低压低温气体后回到压缩机回气管。在所述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热量为3500W,制冷毛细管41为(J) 1. 7 x 900mm 的毛细管,制热毛细管42采用c() 1.4 x 300mm的毛细管,而辅助制热毛细管45 也釆用c]) 1. 4 x 300mm的毛细管。当然,上述各毛细管的长度可根据实际空调器参数及使用环境,在一定范 围内进行适当调节。例如,所述制冷毛细管的长度范围为150-1700mm,所述制 热毛细管的长度范围为100-900腿,所述辅助制热毛细管的长度范围为 50-700mm。图2所述为本技术空调器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在图 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各由电f兹阀46和辅助制热毛细管47并联: 组成的辅助制热节流支路,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该实施例空调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再复述。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应当指出,对 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 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一见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具有制冷毛细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具有制冷毛细管和制热毛细管,所述制热毛细管并联一单向阀后再与所述制冷毛细管串联,所述单向阀的方向与所述制冷毛细管中制冷剂的流向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路辅助制热节流支路,所述辅助制热节流支路具有相互并联的辅助制热毛细管和可控阀;所述制热毛细管串联所述辅助制热毛细管支路后再与所述单向阀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利峰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