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机、空调器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3716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5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室内机、空调器及控制方法,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当第一移动板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移动板移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移动板与第一底壳的内壁之间形成向第一风口凹陷的风道隔断,第二移动板伸出第二底壳的容纳腔并向第一风口延伸;当第一移动板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移动板移动至第四位置时,部分第一移动板移动至第二底壳的容纳腔中,第一移动板靠近风机,第二移动板移动至第二底壳的容纳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移动板的设置使得气流可以更灵活地调整方向和路径,能更好地覆盖房间的各个角落,避免了因风道切换导致的风量波动,使制冷和制热效果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机、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空调器室内机采用贯流风机系统,空调器的出风口靠近机身的下侧,空调器的送风方式单一,制冷和制热气流均从同一个出风口吹出,出风口与地面有较远的距离,只能通过出口处的导风机构进行风向的偏转,但是导风机构的调整角度受出风口空间及结构设置限制,送风范围非常小。当出风口设置在空调下侧时,制冷制热模式都是下出风,制冷模式时冷气流下沉,冷空气难以达到房顶,房间内高处与低处的温差较大,而且下出风时冷风很容易吹到人体,舒适感很差,制热时热风还未到达地面就开始上浮,导致制热时房间内温度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下出风的空调制冷和制热舒适性差,尤其是冷风吹人问题严重。当出风口设置在空调上侧,制热模式时靠导风板向下送,受导风板角度限制以及热空气上升原理,热气流难以下送,制热时的室内舒适性同样很差。

2、现有的单一出风口不论上出风还是下出风设置,因出风口位置及导风板限制,都无法解决大风量送风及制冷制热舒适性问题,而现有技术中虽然也公开了通过气流转换实现制热上出风,制冷下出风,但是采用的方式是通过设置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风机(2)、第一移动板(3)和第二移动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壳(103)包括第一蜗舌(108),所述第一蜗舌(108)靠近所述第一风口(101)设置,所述第一移动板(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壳(103)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蜗舌(10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板(3)包括相互铰接的位移板(301)和旋转板(302),所述位移板(301)远离所述旋转板(302)的一端与第一底壳(103)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风机(2)、第一移动板(3)和第二移动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壳(103)包括第一蜗舌(108),所述第一蜗舌(108)靠近所述第一风口(101)设置,所述第一移动板(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壳(103)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蜗舌(10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板(3)包括相互铰接的位移板(301)和旋转板(302),所述位移板(301)远离所述旋转板(302)的一端与第一底壳(103)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旋转板(302)远离所述位移板(3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蜗舌(108)铰接,所述位移板(301)向所述第一风口(101)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旋转板(302)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移动板(3)与所述第一底壳(103)的内壁之间形成凹陷的风道隔断(1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壳(103)的容纳腔中设置有导轨,所述位移板(301)与所述导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壳(104)包括第二蜗舌(109),所述第二蜗舌(109)靠近所述第二风口(102)设置,所述第二蜗舌(109)中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移动板(4)与所述滑槽连接,当所述第二移动板(4)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美玲曹锋周子健孔洒洒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