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化的立体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3563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5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化的立体温控系统,包括温室本体、气候室、U型输风管及双侧膜筒组件。所述温室本体为玻璃温室,分为种植区和气候室俩部分,种植区包括植株、U型输风管、室内气象站及双侧膜筒组件,气候室包括湿帘和风机。所述双侧膜筒组件对称布置于植株两侧,由内侧通风膜、外侧遮光膜及顶部卷轴构成;其中内侧膜面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打孔膜,外侧膜面为铝箔复合遮光膜,双面膜通过底部U型输风管及俩侧磁吸弹性密封条与卷轴连接形成密闭风道,所述卷轴系统通过电机驱动同步调节双层膜的升降,与室内气象站联动,当温度>26℃且光照>650W/m2时自动展开内侧通风膜定向送风,闭合外侧遮光膜反射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设施工程,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化的立体温控系统,通过膜筒结构创新与空间布局优化,实现高效降温与精准遮光。


技术介绍

1、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2、现有正压温室通风系统膜筒多布置于植株底部(如地面圆筒形风管),冷空气从下向上输送时受植株冠层阻碍,且出风口到植物冠层路径远,到达植株冠层的风速较慢,致使冷空气传播时间变长,降温效果降低且能耗增加。靠近植株的冷湿空气会因为风力的不一致,导致植株温度调节不均匀,中上层降温效果差。另外底部膜筒和遮光保温系统占用太多温室空间,导致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化的立体温控系统。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化的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化的立体温控系统,包括温室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本体(1)包括种植区、气候室(2),所述气候室(2)设置于种植区一端,所述种植区内设置有双侧膜筒组件(3)及U型输风管(304),所述U型输风管(304)设置于温室本体(1)的地布上,沿种植区平行布置若干个,并分别与气候室(2)相连通;所述U型输风管(304)两侧相对位置设有通风口,且沿植株两侧贯穿布置,使冷空气定向流向双侧膜筒组件(3);所述双侧膜筒组件(3)布置于植株两侧,与U型输风管(304)通风口对齐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化的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化的立体温控系统,包括温室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本体(1)包括种植区、气候室(2),所述气候室(2)设置于种植区一端,所述种植区内设置有双侧膜筒组件(3)及u型输风管(304),所述u型输风管(304)设置于温室本体(1)的地布上,沿种植区平行布置若干个,并分别与气候室(2)相连通;所述u型输风管(304)两侧相对位置设有通风口,且沿植株两侧贯穿布置,使冷空气定向流向双侧膜筒组件(3);所述双侧膜筒组件(3)布置于植株两侧,与u型输风管(304)通风口对齐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化的立体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候室(2)包括湿帘(201)及风机(202),所述湿帘(201)安装于气候室(2)外侧,风机(202)进风口与气候室(2)连接,能将通过湿帘(201)降温后的冷空气均匀输送至温室本体内部种植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化的立体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膜筒组件(3)包括内侧通风膜(301)、外侧遮光膜(302)及卷轴系统(303);所述内侧通风膜(301)安装于通风口内侧;外侧遮光膜(302)安装于通风口外侧,外侧遮光膜(302)和内侧通风膜(301)均通过磁吸条(306)与u型输风管(304)连接,所述内侧通风膜(301)及外侧遮光膜(302)的顶部分别连接于卷轴系统(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半封闭温室的遮光送风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璋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