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有限空间下的持续监测救援设备。
技术介绍
1、随城市的快速化发展,城市中,存在着大量各种不同用途的孔、洞等,比如电力井、排水井等,这种井通常是统一型号尺寸的竖直圆井,井口盖设井盖,以进行保护。然而,时有行人、施工人员等误坠入井中,难以自行爬出;对此,现有的用于有限空间垂直运输+救援装置一般是采用电动+支架组成的吊装设备,通过拉绳将施救人员下方入井中进行施救,但由于竖直井洞过于狭小,受困人员通常难以自行完成捆绑,且在被提升的过程中,受困人员可能和井壁发生碰撞,造成二次伤害。
2、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中研发了一种有限空间下的持续监测救援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限空间下的持续监测救援设备,以改善现有技术中采用拉绳进行垂钓施救时,需要受困人员自行完成捆绑,且受困人员在被提升的过程中,可能和井壁发生碰撞,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限空间下的持续监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限空间下的持续监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担架总成包括伸缩式受力杆(4)和伸缩式担架(5),所述伸缩式受力杆(4)平行且间隔布置有至少两根,且各所述伸缩式受力杆(4)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靠架(1)的下端,所述伸缩式担架(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靠架(1)的下端,且所述伸缩式担架(5)和各所述伸缩式受力杆(4)均具有可转动至贴于所述靠架(1)的收纳状态,和具有可转动至平行于所述伸缩式支撑架(2)且位于所述伸缩式支撑架(2)正下方的使用状态,使用状态下,所述伸缩式担架(5)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限空间下的持续监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限空间下的持续监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担架总成包括伸缩式受力杆(4)和伸缩式担架(5),所述伸缩式受力杆(4)平行且间隔布置有至少两根,且各所述伸缩式受力杆(4)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靠架(1)的下端,所述伸缩式担架(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靠架(1)的下端,且所述伸缩式担架(5)和各所述伸缩式受力杆(4)均具有可转动至贴于所述靠架(1)的收纳状态,和具有可转动至平行于所述伸缩式支撑架(2)且位于所述伸缩式支撑架(2)正下方的使用状态,使用状态下,所述伸缩式担架(5)叠置于各所述伸缩式受力杆(4)所形成的平面结构的上侧,且所述伸缩式担架(5)的另一端和各所述伸缩式受力杆(4)之间形成所述通过空间,所述限位板组(7)同时抵接于位于使用状态下的所述伸缩式担架(5)和各所述伸缩式受力杆(4)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限空间下的持续监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伸缩式受力杆(4)均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靠架(1)的底部螺纹杆(41)、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底部螺纹杆(41)另一端的螺纹筒(42)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螺纹筒(42)另一端的受力滚珠(43),所述限位板组(7)抵接于使用状态下的所述底部螺纹杆(41)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限空间下的持续监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伸缩式受力杆(4)均还包括第一滑杆(44)和弹簧(45),各所述第一滑杆(44)的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螺纹筒(42)的另一端,各所述弹簧(45)一一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螺纹筒(42)内,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螺纹筒(42)的孔底和所述第一滑杆(44)的一端,各所述受力滚珠(43)一一转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杆(44)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限空间下的持续监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担架(5)包括两根平行的固定杆(51)、两根第二滑杆(52)、一张第一担网(53)以及一张第二担网(54),两所述固定杆(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