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桩测试,具体地说是全尺寸静探挤土桩入土深度与极限承载力同步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各类建筑工程中,桩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承担着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深层地基的关键作用。准确评估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入土深度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了解挤土桩在入土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以及最终的极限承载力,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2011389a的一项专利公开了岩土体原位测试设备,其包括与管桩形状相同的钢管,在钢管的一个端部设置有桩尖板以及用于感应桩尖板所受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桩尖板垂直于钢管的侧壁;沿钢管的径向方向设置一个以上侧壁摩擦筒,并为每个侧壁摩擦筒设置用于感应其所受摩擦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侧壁摩擦筒组成所述钢管的侧壁的一部分;钢管的侧壁的一部分设置为活动侧受压板,并设置有用于感应侧受压板所受压力的第三压力传感器;在钢管的侧壁内设置有孔隙水压力计和摄像头;还包括数据收集器,第一、二、三压力传感器以及孔隙水压力计发出的电信号均由
...【技术保护点】
1.全尺寸静探挤土桩入土深度与极限承载力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1)是两个横向矩形板与两个纵向矩形板构成,所述支撑框架(1)其中一侧的纵向矩形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载支板(2),所述承载支板(2)上表面一侧边缘处设有围板(21),所述承载支板(2)与围板(21)之间设有隔段(22),所述承载支板(2)水平端面的一侧中部设有套环基座(23),所述套环基座(23)的内弧面贯穿连接有监测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尺寸静探挤土桩入土深度与极限承载力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套件(33)的下表面设有弯
...【技术特征摘要】
1.全尺寸静探挤土桩入土深度与极限承载力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1)是两个横向矩形板与两个纵向矩形板构成,所述支撑框架(1)其中一侧的纵向矩形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载支板(2),所述承载支板(2)上表面一侧边缘处设有围板(21),所述承载支板(2)与围板(21)之间设有隔段(22),所述承载支板(2)水平端面的一侧中部设有套环基座(23),所述套环基座(23)的内弧面贯穿连接有监测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尺寸静探挤土桩入土深度与极限承载力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套件(33)的下表面设有弯折端(332),所述弯折端(332)与限位台(32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弯折端(332)与限位台(321)间隙内活动套接有张力套管(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尺寸静探挤土桩入土深度与极限承载力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套管(35)的上端面设有填充端(351),所述张力套管(35)的内弧面设有内凹面(352),所述套筒(32)的外弧面底端套接有抗干扰环(3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尺寸静探挤土桩入土深度与极限承载力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环(36)与套筒(32)之间连接有光电位移传感器(37),所述抗干扰环(36)的内弧面抵接有锥型套(38),所述锥型套(38)的上端延伸至套筒(32)的内弧面中,所述进帽套(34)的内弧面贯穿连接有混凝土桩(4),所述混凝土桩(4)的外弧面设有桩段(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尺寸静探挤土桩入土深度与极限承载力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板(2)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计量组件(5);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春荣,杨钦伟,程世耿,杨辉荣,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永基建筑基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