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3D仿生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2913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05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控3D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器官芯片由顶部至底部包括主体层和盖玻片层,主体层包括基质胶通道、内皮细胞通道Ⅰ和间充质细胞培养基通道Ⅱ;基质胶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注入段、瓣膜培养室段和出口段;内皮细胞通道Ⅰ包括入口段Ⅰ、主体段Ⅰ和出口段Ⅰ;间充质细胞培养基通道Ⅱ包括入口缓冲段Ⅱ、主体段Ⅱ和除气段Ⅱ;主体段Ⅰ和主体段Ⅱ均与瓣膜培养室段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模拟器官组织的微结构及微环境,以此更多地呈现出相应的微生理功能;并且,相比于培养皿中的2D细胞模型,器官芯片更接近器官组织的微结构及微环境,故能够更多地呈现出相应的微生理功能,而对比传统的动物模型,器官芯片直接以细胞为实验对象,能够节约成本,且具有特异性、可靠性和快速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3d技术仿生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根据全球健康统计数据,全球约有超过1亿人患有瓣膜性心脏病(valvular heartdisease,vhd),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率超过约940万。此外,研究报道,中度和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心脏病的5年死亡率分别高达56%和67%,vhd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主要且日益增长的威胁。目前心脏瓣膜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心脏瓣膜钙化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只有通过更换心脏瓣膜才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同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与伤害。因此开发一种微流控仿生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作为心脏瓣膜疾病的研究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利于研究心脏瓣膜钙化机制与有效治疗药物的开发。

2、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通过微通道、反应仓及其它功能部件对流体进行精准操控,对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中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进行集成分析的技术。微流控芯片具有集成化、高通量、低消耗、分析快等优势。而仿人体器官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3D仿生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芯片由顶部至底部包括主体层和盖玻片层,所述主体层包括基质胶通道、内皮细胞通道Ⅰ和间充质细胞培养基通道Ⅱ;所述内皮细胞通道Ⅰ和间充质细胞培养基通道Ⅱ以所述基质胶通道为中心两侧分布设置,且所述基质胶通道、内皮细胞通道Ⅰ和间充质细胞培养基通道Ⅱ均为顶部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3D仿生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胶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注入段、瓣膜培养室段和导出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3D仿生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段及导出段宽度相同,所述入口段Ⅰ和出口段Ⅰ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3d仿生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芯片由顶部至底部包括主体层和盖玻片层,所述主体层包括基质胶通道、内皮细胞通道ⅰ和间充质细胞培养基通道ⅱ;所述内皮细胞通道ⅰ和间充质细胞培养基通道ⅱ以所述基质胶通道为中心两侧分布设置,且所述基质胶通道、内皮细胞通道ⅰ和间充质细胞培养基通道ⅱ均为顶部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3d仿生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胶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注入段、瓣膜培养室段和导出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3d仿生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段及导出段宽度相同,所述入口段ⅰ和出口段ⅰ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3d仿生心脏瓣膜类器官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入口一、通道出口二、通道入口三、通道出口四、通道入口五、通道出口六和通道出口七均延伸至器官芯片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生莲李思远王鲁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