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灯连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2599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条形灯连接头,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具有与条形灯外形匹配的空腔,在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条形灯内的铜绞合线连接的插针,所述插针还连接有向端盖外延伸的导线。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在条形灯的端部,通过在端盖外延伸的导线将两条条形灯的外部电源连接起来,可以实现延长条形灯长度的同时使用同一条形灯电源的目的,由于在端盖外延伸有导线,相互连接的两条条形灯在安装时可以使插针与铜绞合线得到缓冲,避免插针与铜绞合线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使用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头,尤其是涉及一种条形灯连接头
技术介绍
条形灯是通过自动化机械生产完成的,其灯管的内部灯串大概是1米左右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之间可以任意裁剪,裁剪的条形灯任意一端加上电源连接头即可点亮。生产为成品的条形灯通过检测后,卷曲打包时往往是以50米或100米为一卷打包出售。而在工程安装及使用时,通常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将条形灯剪短以达到节省条形的用量,而有时需要延长条形灯的长度并使用同一条形灯的电源,此时则需要一个延长条形灯长度的连接头来达到目的。传统的条形灯连接头参照图1、图2所示,包括由两个背靠为一体的端盖07、07a,端盖07、07a内具有与条形灯外形匹配的空腔04、04a,设置在端盖07、07a的底壁05、05a上与条形灯的铜绞线数量及位置对应的插针09、09a,同一直线上的插针09、09a相互导通。将其条形灯一端安装在连接头其中一端盖07内,将另一条形灯的一端安装该连接头的另一端盖07a内,端盖07、07a的底壁05、05a上分别对应设置的插针09、09a与条形灯铜绞线电连接,附图中未显示,从而实现条形灯的无限延长以满足不同工程安装及应用,同时也达到使用同一条形灯电源的目的。但是,将上述连接头应用在工程安装及日后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缺陷,将安装有连接头的条形灯进行工程安装时,容易出现连接头与条形灯脱落或插针与铜绞线接触不良的现象,致使增加工程安装的难度,影响工程安装进度。在日后使用过程中,由于条形灯是采用软塑胶材料制作,很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致使安装使用的条形条出现连接头与条形灯胶落或插针与铜绞线接触不良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条形灯断路而影响整个装饰灯的装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连接牢固、使用方便的条形灯连接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条形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具有与条形灯外形匹配的空腔,在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条形灯内的铜绞合线连接的插针,所述插针还连接有向端盖外延伸的导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端盖空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条形灯内的铜绞线连接的插针,在所述插针上还连接有向端盖外延伸的导线。将本技术安装在条形灯的端部,通过在端盖外延伸的导线将两两条形灯的外部电源线连接起来,可以实现延长条形灯长度的同时使用同一条形灯电源的目的,由于在端盖外延伸有导线,相互连接的两条条形灯在安装时可以使插针与铜绞合线得到缓冲,避免插针与铜绞合线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使用方便的优点。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具有与条形灯外形匹配的空腔,所述空腔-->底部设置有与条形灯内的铜绞合线连接的插针,第一端盖的导线直接与该第二端盖的插针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插针包括基座,与基座一体结构的针杆以及连接在所述针杆上的针尖,所述针杆比所述基座的直径小,所述基座通过注塑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优选地,所述针杆沿所述针尖方向逐渐变小,在所述针杆上还设置有多个防止插针从铜绞线上滑出的凸棱。优选地,所述凸棱绕所述针杆的轴向设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传统条形灯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传统条形灯连接头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安装在条形灯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A部分的放大平面投影图。图7为图6所示B-B剖视图。图8为图7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插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3,本技术包括第一端盖10,第一端盖具10有与条形灯外形匹配的空腔15,在所述空腔14的底部15设置有与条形灯内的铜绞合线连接的插针12,所述插针12还连接有向端盖10外延伸的导线16。还包括第二端盖10a,所述第二端盖10a具有与条形灯外形匹配的空腔14a,所述空腔14a的底部15a设置有与条形灯内的铜绞合线连接的插针12a,第一端盖10的导线16直接与该第二端盖10a的插针12a电连接,如图4所示。参照附图3-8所示,包括电源插头19、第一条形灯18、第二条形灯18a,第一条形灯18的首端连接有电源插头19,第一条形灯18与第二条形灯18a通过第一条形灯18的尾端安装的连接头100与第二条形灯18a首端连接的连接头100a进行电连接的,在第二条形灯18a的尾端还安装有连接头100b,所述连接头100、100a、100b包括第一端盖10,在第一端盖10内设置与第一条形灯18、第二条形灯18a外形匹配的空腔14,在连接头100、100a上设置有两根插针12,连接头100、100a上两根插针12分别与第一条形灯18、第二条形灯18a内的两根铜绞线20的位置对应,在第一端盖10的外部设置有与第二端盖10a连接的导线16,所述导线16与所述第二端盖10a内设置的插针12a电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头100内设置的两根插针12插入第一条形灯18的铜绞线20内,所述连接头100a、100b内设置的两根插针12分别插入第二条形灯18a的两端铜绞线20内,如图5、图7所示。连接头100的导线16的正极与连接头100a的导线16的正极电连接在一起,其两个正极连接头上套置一防水盖24,连接头100的导线16的负极与端盖100a的导线16的负极电连接在一起,其两个负极连接头上也套置一防水盖24,如图5、7所示。-->上述插针12包括基座121,与基座12一体结构的针杆124以及连接在针杆124上的针尖122,所述针杆124比所述基座121的直径小,如图9所示,所述基座121通过注塑固定在所述端盖10的底壁15上。所述针杆124沿所述针尖122方向逐渐变小,在所述针杆124上还设置有多个防止插针12从铜绞线20上滑出的凸棱123,所述凸棱123绕所述针杆124的轴向设置。这样设计可以顺利将插针12插入到铜绞线20内,同时又可以防止插针12从铜绞线20内滑出,这样设计可以大大增加插针12与铜绞线20的磨擦系数,防止连接头从条形灯的端部脱落。上述铜绞线20是由多根铜丝绞在一起构成的。所述导线16为漆包线,所述漆包线就是裸导线外部包有一层绝缘外皮,其绝缘外皮可以是橡胶外皮或塑料外皮等,其中,与插针12连接部位的那段导线16为去外皮的裸导线。由于在端盖空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条形灯内的铜绞线连接的插针,在所述插针上还连接有向端盖外延伸的导线。将本技术安装在条形灯的端部,通过在端盖外延伸的导线将两两条形灯的外部电源线连接起来,可以实现延长条形灯长度的同时使用同一条形灯电源的目的,由于在端盖外延伸有导线,相互连接的两条条形灯在安装时可以使插针与铜绞合线得到缓冲,避免插针与铜绞合线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使用方便的优点。以上所述均以方便说明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创作的精神范畴内,熟悉此技术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的各种简单的变相与修饰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条形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具有与条形灯外形匹配的空腔,在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条形灯内的铜绞合线连接的插针,所述插针还连接有向端盖外延伸的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形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具有与条形灯外形匹配的空腔,在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条形灯内的铜绞合线连接的插针,所述插针还连接有向端盖外延伸的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具有与条形灯外形匹配的空腔,所述空腔底部设置有与条形灯内的铜绞合线连接的插针,第一端盖的导线直接与该第二端盖的插针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邦扬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