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培训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23502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培训模型,包括模拟人,其特征是所述模拟人的喉部设有凹台,凹台内嵌有可拆卸喉部模块,可拆卸喉部模块包括甲状软骨、气管、喉部气管上接口、喉部气管下接口、环状软骨和软骨环,气管为管腔状韧带构成,气管一端的喉部气管上接口与模拟人的口腔连通连接,气管另一端的喉部气管下接口与模拟人的支气管连通连接,模拟人的支气管与模拟人的肺部连接;气管外壁依次设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软骨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现场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及切开,中心静脉穿刺于一体的新型急救培训器材,该模型对进行有创操作部位采用可拆卸、模块化方式,以满足反复多人次操作的需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急救培训器材,尤其适用于急救人员多种基本技能培训,是一种反复使用、模块化、可实现多功能急救技术的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培训模型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各种意外伤亡事故逐年增加。意外事故已成为社会人口的第4位至第5位死因,且为45岁以下青壮年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意外伤亡曾被称为现代社会被忽视的“疾病”,不仅危及生命,更因其致残率高,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大,医治创伤所需的费用高,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当今我国乃至全球严重的公害。在发生各种急症、意外事故、创伤和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下,现场救护极为重要。现场救护及时,处置恰当,能为后续的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严重创伤患者从受伤开始至得到有效救治的这段“黄金时间”,决定了绝大部分伤员的愈后状况。为了确保伤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要十分重视医疗救护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需要,公安、消防、武警、酒店、游泳馆、健身房、海边浴场,甚至幼儿园都需要急救知识丰富的人。如果在宾馆,某位客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有急救员在场,就能争取到宝贵的5~10分钟,这段时间,对一个病人来说,可能有生死之别。现场救护是我国现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中的薄弱环节,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大多数欧美国家从事院前急救的人员,大致有急救技术员(EMT)和急救医士(EMT-P)两类。而在我国,急救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刚刚在起步,缺乏规范培训机构,达到一定规模的急救中心只有130多个,急救站点只有数千个,远远不能满足急救事业的要求。如果根据国际标准进行配置,我国现在医疗救护人员的缺口超过10万名。目前城市120急救中心,119、110、1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广大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旅游景点、游泳场(馆)等以及电力、铁路、大型生产企业等都需配置医疗救护岗位,医疗救护从业人员数量少,急救知识、急救技术缺乏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毋庸置疑,现场救护技术培训是减轻意外伤害损失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重点人群(指医学外其他行业常接触灾难事件并为救援服务的人员)普及医学救援知识,培训心肺复苏技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病员搬运、护送等救治必须的基本技能尤为重要。而急救培训器材又是开展医学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重要环节,研发一种简单、经济、实用培训急救的基本技能模型显得十分重要。现有的急救培训器材价格昂贵,且只能进行无创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培训。缺乏有创急救技能如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项目的训练模型。因此,亟需一种更完善的多功能新型急救技能培训模型来替代传统的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技能培训模型,该模型采取模块化设计,可以供多人多次反复训练,训练完毕后,更换相应的-->模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培训模型,包括模拟人,所述模拟人的喉部设有凹台,凹台内嵌有可拆卸喉部模块,可拆卸喉部模块包括甲状软骨、气管、喉部气管上接口、喉部气管下接口、环状软骨和软骨环,气管为管腔状韧带构成,气管一端的喉部气管上接口与模拟人的口腔连通连接,气管另一端的喉部气管下接口与模拟人的支气管连通连接,模拟人的支气管与模拟人的肺部连接;气管外壁依次设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软骨环。所述韧带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所述可拆卸喉部模块还包括食道管,食道管位于气管后侧,食道管一端的食道上接口与模拟人的口腔连通连接,食道管另一端的食道下接口与模拟人的下食道连通连接。所述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有空隙,环状软骨和软骨环之间有空隙。所述模拟人的颈部设有凹台,凹台内嵌有可拆卸的颈内静脉穿刺模块,颈内静脉穿刺模块主要由颈部模拟软组织和置于颈部模拟软组织内的模拟颈内静脉组成,颈部模拟软组织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模拟颈内静脉为囊状结构,其内装有液体。所述模拟人的锁骨部位设有凹台,凹台内嵌有可拆卸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模块,锁骨下静脉穿刺模块主要由锁骨部模拟软组织和模拟锁骨下静脉组成,锁骨部模拟软组织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模拟锁骨下静脉为囊状结构,其内装有液体。颈内静脉为位于颈部的中心静脉,锁骨下静脉为位于锁骨部的中心静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培训模型集现场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于一体的新型急救培训器材,该模型对进行有创操作部位采用可拆卸、模块化方式,以满足反复多人次操作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喉部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颈内静脉穿刺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颈内静脉穿刺模块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模块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模拟人、2为可拆卸喉部模块、20为甲状软骨、21为气管、22为喉部气管上接口、23为喉部气管下接口、24为韧带、25为环状软骨、26为软骨环、27为食道管、28为食道上接口、29为食道下接口、3为颈内静脉穿刺模块、30为颈部模拟软组织、31为模拟颈内静脉、4为锁骨下静脉穿刺模块、40为锁骨部模拟软组织、41为模拟锁骨下静脉、5为支气管、6为肺部、7为气管穿刺针头、8为静脉穿刺针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一种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培训模型,包括模拟人1,所述模拟人1的喉部设有凹台,凹台内嵌有可拆卸喉部模块2,可拆卸喉部模块2包括甲状软骨20、气管21、喉部气管上接口22、喉部气管下接口23、环状软骨25和软骨环26,气管21为管腔状韧带24构成,气管21-端的喉部气管上接口22与模拟人1的口腔连通连接,气管21另一端的喉部气管下接口23与模拟人1的支气管5连通连接,模拟人1的支气管5与模拟人1的肺部6连接;气管21外壁依次设有甲状软骨20、环状软骨25和软骨环26。可拆卸喉部模块2还包括食道管27,食道管27位于气管21后侧,食道管27一端的食道上接口28与模拟人1的口腔连通连接,食道管27另一端的食道下接口29与模拟人1的下食道连通连接。甲状软骨20、环状软骨25和软骨环26由一定硬度的橡胶材料制成。甲状软骨20与环状软骨25之间有空隙,环状软骨25和软骨环26之间有空隙。如图1、图3、图4,模拟人1的颈部设有凹台,凹台内嵌有可拆卸的颈内静脉穿刺模块3,颈内静脉穿刺模块3主要由颈部模拟软组织30和置于颈部模拟软组织30内的模拟颈内静脉31组成,颈部模拟软组织30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模拟颈内静脉31为囊状结构,其内装有液体,液体可为红色液体,以模拟人体血液。颈内静脉穿刺模块3可设置在模拟人1颈部的两侧或一侧。颈内静脉穿刺模块3外表面可设置凸起的圆弧,以更好地贴合模拟人1颈部的形状。如图1、图5、图6,模拟人1的锁骨部位设有凹台,凹台内嵌有可拆卸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模块4,锁骨下静脉穿刺模块4主要由锁骨部模拟软组织40和模拟锁骨下静脉41组成,锁骨部模拟软组织40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模拟锁骨下静脉41为囊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培训模型,包括模拟人(1),其特征是所述模拟人(1)的喉部设有凹台,凹台内嵌有可拆卸喉部模块(2),可拆卸喉部模块(2)包括甲状软骨(20)、气管(21)、喉部气管上接口(22)、喉部气管下接口(23)、环状软骨(25)和软骨环(26),气管(21)为管腔状韧带(24)构成,气管(21)一端的喉部气管上接口(22)与模拟人(1)的口腔连通连接,气管(21)另一端的喉部气管下接口(23)与模拟人(1)的支气管(5)连通连接,模拟人(1)的支气管(5)与模拟人(1)的肺部(6)连接;气管(21)外壁依次设有甲状软骨(20)、环状软骨(25)和软骨环(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培训模型,包括模拟人(1),其特征是所述模拟人(1)的喉部设有凹台,凹台内嵌有可拆卸喉部模块(2),可拆卸喉部模块(2)包括甲状软骨(20)、气管(21)、喉部气管上接口(22)、喉部气管下接口(23)、环状软骨(25)和软骨环(26),气管(21)为管腔状韧带(24)构成,气管(21)一端的喉部气管上接口(22)与模拟人(1)的口腔连通连接,气管(21)另一端的喉部气管下接口(23)与模拟人(1)的支气管(5)连通连接,模拟人(1)的支气管(5)与模拟人(1)的肺部(6)连接;气管(21)外壁依次设有甲状软骨(20)、环状软骨(25)和软骨环(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培训模型,其特征是所述韧带(24)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穿刺急救培训模型,其特征是所述可拆卸喉部模块(2)还包括食道管(27),食道管(27)位于气管(21)后侧,食道管(27)一端的食道上接口(28)与模拟人(1)的口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曙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郑曙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