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2024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26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膨润土吸附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及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膨润土原矿粗碎至颗粒状,然后经细磨后过200目筛,收集筛下的膨润土粉;S2:将膨润土粉与盐酸加入反应釜,进行搅拌反应;S3:酸化的膨润土浆料经压滤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pH=6.5‑7.0,然后对滤饼干燥,得到预干燥酸化膨润土滤饼;S4:预干燥的滤饼通过回转窑,且回转窑中设置微波加热,最终得到热活化膨润土;S5:热活化膨润土与CTAB在70℃混合。该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酸化、微波活化与有机插层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膨润土综合吸附性能,微波活化快速脱除层间水并稳定骨架结构,避免热塌陷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膨润土吸附材料制备,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当前膨润土改性工艺多采用分步独立处理:酸活化阶段通过盐酸溶解层间ca²⁺/mg²⁺离子,将层间距扩大至1.2-1.5nm;热活化采用纯热风干燥(≥60分钟)脱除层间水;有机插层则单独使用ctab溶液处理膨润土以构建疏水结构;三步操作缺乏协同设计,且依赖固定直径搅拌桨与通用热活化设备。

2、现有技术中酸活化后直接高温干燥引发层间塌陷,削弱后续ctab插层空间,导致疏水空腔形成率较低,而且分步独立改性使层间结构连续性中断,酸活化层与有机插层剂匹配性差,重金属吸附容量与有机物亲和性难以同步提升;此外,现有工艺中的反应釜采用固定直径搅拌叶,无法响应物料粘度变化:初期高剪切力破坏颗粒层间通道,末期低混合效率导致残渣堆积,层间距分布离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三步改性协同性不足、固定搅拌无法适配粘度演变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及制备工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粗碎是通过颚式破碎机粗碎至≤5cm颗粒,细磨是通过雷蒙磨粉机细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干燥的滤饼的含水率≤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壳体,所述反应釜壳体的内腔中部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壁设置有搅拌叶,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叶位移的调节机构,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粗碎是通过颚式破碎机粗碎至≤5cm颗粒,细磨是通过雷蒙磨粉机细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干燥的滤饼的含水率≤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壳体,所述反应釜壳体的内腔中部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壁设置有搅拌叶,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叶位移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转轴侧壁的驱动壳,所述转轴内部竖直活动连接有升降轴,所述转轴的内侧竖直活动设置有与升降轴对应的引导板,引导板的一端与升降轴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的一端径向活动连接于驱动壳中,所述引导板的侧壁设置有倾斜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的下端设置有倾斜的第二导槽,所述搅拌叶位于驱动壳内部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导槽、第二导槽活动导向配合的第一导轮,所述反应釜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轴升降的第一驱动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源为气缸或液压缸,且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与升降轴的上端为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转轴上端外侧的从动轮,所述反应釜壳体顶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与从动轮啮合的主动轮,反应釜壳体顶部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鹏磊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