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及其收集工程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1288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5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道路抢险清障技术领域的一种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及其收集工程车,包括提升装置、锥桶固定框架、第一驱动件和导向杆,提升装置通过导向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可在锥桶固定框架内滑动;提升装置包括翻转平台、提升板、锥桶支架,提升板与翻转平台铰接,锥桶支架固定连接于提升板,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分别用于控制翻转和水平移动;用于引导交通锥进入提升装置;拨齿装置设置于提升板两端,通过主动辊、传动辊及卡齿协同控制交通锥布放或支撑;还包括储存转运装置和警示牌放置装置,系统结构紧凑,布放与回收路径清晰,导向精准,适用于高效、安全的交通现场快速布控与撤收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及其收集工程车,属于道路抢险清障。


技术介绍

1、交通锥广泛应用于道路施工、交通事故处理、临时封道等场景,用于引导车辆避让或警示行人。传统的交通锥布放和回收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或机械辅助,存在布放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操作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等车速较快的路段,操作人员暴露在车道区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2、现有自动交通锥布放装置多数采用“提升接锥-平台翻转-落锥布放”的作业流程,该流程动作复杂、结构联动多,导致设备可靠性较差,布放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快速、连续作业的需求。同时,在将布放与回收功能集成于同一装置后,由于交通锥提升结构需要频繁在装置腔体内升降,导致布放过程受限,路径易受干扰,回收路径与布放路径往往互相交错,操作流程难以简化,机械结构也变得笨重、复杂。

3、此外,在交通锥回收过程中,因锥体通常处于倾斜或散乱状态,如何快速实现交通锥的定向引导与立正翻转,是现有方案难以解决的一项技术瓶颈。现有装置大多缺乏高效的导向结构与辅助翻正机构,导致交通锥定位困难、回收不稳定、效率不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装置(1)、锥桶固定框架(2)、第一驱动件(3)和导向杆(4);所述锥桶固定框架(2)围成供交通锥和提升装置(1)移动的空间,所述第一驱动件(3)用于实现提升装置(1)在竖直方向的移动;其中,所述提升装置(1)通过导向杆(4)实现竖直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齿装置(12);所述拨齿装置(12)设置在提升板(6)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轨(10)包括:第五驱动件(17)和延伸支架(18);所述第五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装置(1)、锥桶固定框架(2)、第一驱动件(3)和导向杆(4);所述锥桶固定框架(2)围成供交通锥和提升装置(1)移动的空间,所述第一驱动件(3)用于实现提升装置(1)在竖直方向的移动;其中,所述提升装置(1)通过导向杆(4)实现竖直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齿装置(12);所述拨齿装置(12)设置在提升板(6)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轨(10)包括:第五驱动件(17)和延伸支架(18);所述第五驱动件(17)用于翻转所述延伸支架(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架(18)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用于导向交通锥的滚轮(1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快速交通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10)还包括主梁(20)和电推杆(21),所述电推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礼赵书祥张陈张江勇王庆先谢全权冷陆游杨贤哲韩记生郭柏甫陈允龙靳广杨永健王海蛟李平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集萃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