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摩插头、电摩插座以及电摩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1036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5 19: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摩插头、电摩插座以及电摩连接器组件,该电摩插头包括:插头主体,插头主体上设置有衬套限位孔、第一端子收容孔和第一点胶槽,第一点胶槽设置在第一端子收容孔的末端并与第一端子收容孔连通;浮动衬套,浮动衬套用于安装插头主体,浮动衬套设置在衬套限位孔中,且浮动衬套的周壁与衬套限位孔的孔壁之间间隔设置;插头端子,插头端子的头部穿过第一点胶槽并铆压于第一端子收容孔内;插头点胶,浇注在第一点胶槽与插头端子的周壁之间包括。本技术提供的电摩插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摩插头对插电摩插座时的端子容易发热、出现电打火的技术问题,以及客户安装时螺丝偏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具体的涉及一种电摩插头、电摩插座以及电摩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人民的生活的需求提高,从电动自行车到电动摩托车的转变,对应的连接器亦从最初的小电流到大电流,从单一的充电口(电源)到混合(电源+信号)的充电口,都有对应的需求提升。

2、目前,在通过连接器对电摩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电打火、电打火传染是电池热失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在插头对插到插座时容易出现对插偏差,使得插头和插座的电源端子之间容易出现单边摩擦接触,端子之间单边接触时载流太小,而电源设备的供给载流太大,从而导致端子容易发热、出现电打火。另外,连接器的电源端子/接地端子通常仅通过铆压的方式固定在连接器的壳体内,频繁插拔后容易出现退pin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存在易出现电打火以及退pin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摩插头、电摩插座以及电摩连接器组件。

2、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摩插头,包括:

4、插头主体,所述插头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摩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摩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的末端凸出所述第一点胶槽并设有用于焊接线缆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为空心半圆柱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摩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凸起形成有凸接部,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设置在所述凸接部上,所述凸接部的围壁套设有第一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摩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的安装面板尾部设置有围住所述插头端子的第二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摩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包括柱体部、第一防脱部以及第二防脱部,所述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摩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摩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的末端凸出所述第一点胶槽并设有用于焊接线缆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为空心半圆柱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摩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凸起形成有凸接部,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设置在所述凸接部上,所述凸接部的围壁套设有第一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摩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的安装面板尾部设置有围住所述插头端子的第二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摩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包括柱体部、第一防脱部以及第二防脱部,所述柱体部设置在所述衬套限位孔中,所述柱体部的周壁与所述衬套限位孔的孔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防脱部和第二防脱部分别与所述柱体部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大令李桥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威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