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生物传感器制作,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医疗健康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连续血糖监测等植入式柔性生物传感器逐渐成为糖尿病管理等临床应用的主要研究方向。这些传感器在实时、准确地获取人体生理信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力支持。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这类传感器的市场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推动了相关技术的持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投入到该领域的研发中,致力于开发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传感器产品。
2、目前,对于柔性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如连续血糖监测装置)的制造,普遍采用多层丝网印刷技术。这种技术是在柔性基底(例如pet、pi)上依次叠加电极、导线和绝缘层等功能层,例如中国专利(名称: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公开号:cn114224334a),具体操作是先在基底上进行第一层导电浆料的丝网印刷并固化,接着通过局部或整体涂覆绝缘材料形成隔离层,之后继续印刷第二层导电或敏感材料,如此重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极层(12)、所述工作电极层(22)与所述对电极(32)层在垂直方向上依次叠合并保持彼此独立,且所述软针叠层体在安装区(5)设有贯穿所述参比电极薄膜(10)、所述工作电极薄膜(20)与所述对电极薄膜(30)的定位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层(22)位于所述参比电极(12b)与所述对电极(32)层之间,并且工作电极薄膜(20)与参比电极薄膜(10)为正向叠合,使工作电极层(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极层(12)、所述工作电极层(22)与所述对电极(32)层在垂直方向上依次叠合并保持彼此独立,且所述软针叠层体在安装区(5)设有贯穿所述参比电极薄膜(10)、所述工作电极薄膜(20)与所述对电极薄膜(30)的定位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层(22)位于所述参比电极(12b)与所述对电极(32)层之间,并且工作电极薄膜(20)与参比电极薄膜(10)为正向叠合,使工作电极层(22)与所述参比电极层(12)同向布置,对电极薄膜(30)与工作电极薄膜(20)为反向叠合,使所述对电极(32)层与所述工作电极层(22)背向布置,以使得所述软针叠层体的所述针触区(4)显露出位于正面的所述工作电极(22b)、所述参比电极(12b)及位于背面的所述对电极(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极薄膜(30)、所述工作电极薄膜(20)与所述参比电极薄膜(10)同向布置,所述第三柔性基底(31)、所述第二柔性基底(21)与所述第一柔性基底(11)在所述针触区(4)具有不同的长度,使得所述软针叠层体的所述针触区(4)由针尖开始依次阶梯式暴露出所述对电极(32)、所述工作电极(22b)与所述参比电极(12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针叠层体的安装区(5)具有折弯部(51),所述第一导线线路(12a)、所述第二导线线路(22a)及所述对电极(32)在所述折弯部(51)处错位布置,使得所述软针叠层体的所述安装区(5)显露出所述第一导线线路(12a)、所述第二导线线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海,赵星宇,刘超,龙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方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