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的多中性面转台及其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0948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的多中性面转台及其调整方法,属于高精密转台领域。旨在解决复杂测量及工业应用场景下对转台高精度、灵活调整的需求。该转台设置多个中性面,可根据实际测量情况实时匹配中性面位置。其调整方法为,依据初始调心截面的高度,匹配最邻近的中性面,并围绕该中性面的球心进行精准的倾斜调整。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调倾对调心的影响,确保转台在高度精密的操作中维持稳定可靠的性能。多个中性面的设计使得转台在不同工况下均能迅速适配,极大提高了测量效率与工业生产的灵活性,有效弥补了传统转台在复杂环境下适应性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精密转台领域,主要是一种自适应的多中性面转台及其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工业生产以及精密仪器制造等诸多领域,高精密转台作为关键部件,其性能优劣对整体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高精密转台在进行调心调倾时,均在最下测量截面进行同心调整,然后在最上测量截面进行倾斜调整。然而,这种常规的测量方案存在一个问题,即在进行倾斜调整的过程中,最下截面的偏心状态会随之改变,这就导致了倾斜调整与偏心量之间产生严重的耦合现象。这种耦合极大地增加了高精密转台精准控制的难度,严重制约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精度表现。以专利文献“202310122783.x一种用于发动机回转体的向导式调心调倾辅助方法及系统”为例,仅考虑将剩余偏移量调整至零,且整个过程仍需要反复迭代,不够智能。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引入了中性面的概念。在理论上,当最下测量截面处于中性面位置时,调整倾斜时最下测量截面的偏心量的变化能够达到最小状态。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最下测量截面的位置偏离中性面较远,倾斜调整与偏心量之间的耦合现象仍会十分严重,还是需要反复的调心调倾,导致转台难以满足高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的多中性面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动层(1)、倾斜层(2)、多级球碗状结构、第一倾斜驱动结构(6)、第二倾斜驱动结构(7)、第一预紧结构(8)和第二预紧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多中性面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球碗状结构包括第一球碗状结构(3)、第二球碗状结构(4)和第三球碗状结构(5),所述倾斜层(2)下方球状结构能够在第一球碗状结构(3)中围绕第一球心(10)转动、所述第一球碗状结构(3)下方球状结构能够在第二球碗状结构(4)中围绕第二球心(11)转动及所述第二球碗状结构(4)下方球状结构能够在第三球碗状结构(5)中围绕第三球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的多中性面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动层(1)、倾斜层(2)、多级球碗状结构、第一倾斜驱动结构(6)、第二倾斜驱动结构(7)、第一预紧结构(8)和第二预紧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多中性面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球碗状结构包括第一球碗状结构(3)、第二球碗状结构(4)和第三球碗状结构(5),所述倾斜层(2)下方球状结构能够在第一球碗状结构(3)中围绕第一球心(10)转动、所述第一球碗状结构(3)下方球状结构能够在第二球碗状结构(4)中围绕第二球心(11)转动及所述第二球碗状结构(4)下方球状结构能够在第三球碗状结构(5)中围绕第三球心(12)转动;所述倾斜层(2)下方球状结构能够与第一球碗状结构(3)锁紧、所述第一球碗状结构(3)下方球状结构能够与第二球碗状结构(4)锁紧及所述第二球碗状结构(4)下方球状结构能够与第三球碗状结构(5)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多中性面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驱动结构(6)和第一预紧结构(8)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倾斜驱动结构(6)向上驱动时,第一预紧结构(8)向下收缩,使所述倾斜层(2)与第一倾斜驱动结构(6)接触点围绕当前作用球心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倾斜驱动结构(6)向下驱动时,第一预紧结构(8)释放预紧力,使所述倾斜层(2)与第一倾斜驱动结构(6)接触点围绕当前作用球心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伟刘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