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0939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以及施工方法,所述一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边坡上的生态土钉,所述生态土钉包括位于所述边坡外部的土钉头,所述土钉头的一端设有延伸至所述边坡内部的中空壳体,所述土钉头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壳体的灌浆孔,所述中空壳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渗漏孔;所述边坡的倾斜面设置有若干个生态面板,所述生态土钉的内部填充有带有菌丝孢子的灌浆液。通过生态面板、生态土钉之间的插接配合形成装配式结构框架,通过注入带有孢子包的灌浆液,在孢子包激活后,菌丝体生长过程中呈缠绕状结合,在土体颗粒、构件之间构建出高延展性生物纤维网络结构,提升结构整体性与边坡抗剪、抗扰动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加固与生态修复工程,尤其涉及到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护坡措施如锚杆支护、喷混凝土加固等虽具有较高力学强度,但其刚性结构阻断了水土交换通道,导致植被难以自然恢复,且混凝土材料与生物基质的界面相容性差,在结构破损后易引发整体失效。这类不可降解材料形成的污染严重制约了边坡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不利于构建可持续生态系统。

2、近年来发展的生态格构、植生混凝土等改良技术虽通过增设植生孔道改善了绿化效果,但其核心仍依赖钢筋水泥骨架,存在材料降解性与生态演替时序不匹配的问题。这类构件在服役后期往往形成"结构-生态"双衰退的恶性循环:当混凝土碳化开裂时,既丧失结构功能又阻碍新生植物根系穿透,最终导致护坡系统功能性报废。

3、另一方面,微生物诱导加固(如micp)技术作为生态地基改良手段已被部分应用于边坡领域,其中以菌丝体生成碳酸钙或分泌粘结物促进颗粒胶结的机理获得重视。但现有应用多局限于土体改良的单一维度。具体表现为:菌群激活需依赖持续化学灌浆,与护坡结构缺乏协同设计;生成的刚性胶结物难以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设置在边坡上的生态土钉,所述生态土钉包括位于所述边坡外部的土钉头,所述土钉头的一端设有延伸至所述边坡内部的中空壳体,所述土钉头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壳体的灌浆孔,所述中空壳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渗漏孔;所述边坡的倾斜面设置有若干个生态面板,所述生态面板贴近所述边坡的一侧与所述土钉头卡接,所述生态土钉的内部填充有带有菌丝孢子的灌浆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生态土钉由木屑-PLA复合物或菌丝复合材料压铸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设置在边坡上的生态土钉,所述生态土钉包括位于所述边坡外部的土钉头,所述土钉头的一端设有延伸至所述边坡内部的中空壳体,所述土钉头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壳体的灌浆孔,所述中空壳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渗漏孔;所述边坡的倾斜面设置有若干个生态面板,所述生态面板贴近所述边坡的一侧与所述土钉头卡接,所述生态土钉的内部填充有带有菌丝孢子的灌浆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生态土钉由木屑-pla复合物或菌丝复合材料压铸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生态土钉长度不低于1.5m,外径为40-80mm,所述中空壳体的壁厚为0.8-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竖向延伸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宽度为3-5mm,若干个所述渗漏孔均匀的分布在各个引导槽上,竖向相邻的两个渗漏孔的间距为80-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丝网络加固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生态面板自上而下依次为结构层、保水层以及透气层,所述结构层、保水层以及透气层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烨炜欧阳毅宸赵毅栾晓寒朱杰吴庆尉邓嘉隆张铭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