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和花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915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1
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和花洒,包括进水腔、旋流腔和气泡水出水嘴。所述旋流腔通过切向进水通道连通进水腔,另一端形成缩口并连通所述气泡水出水嘴。所述切向进水通道与旋流腔通过进水口连通,所述切向进水通道的进水口的面积和与出水嘴的面积比例为0.6‑1.3。所述旋流腔的旋转圆腔直径与气泡水出水嘴的直径比例为2‑3.7。所述旋流腔的旋转圆腔直径与气泡水出水嘴的长度比例为0.85‑2.8。本实用性提供的微气泡水形成结构能够让水流速度大幅度提升,形成负压并让水中的少量空气分离出,从而实现微气泡水的形成,即无需进行吸气,也无需预留抽气通道,让气泡形成结构更加简单,且不存在抽气通道堵塞而影响气泡形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卫,尤其是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和花洒


技术介绍

1、气泡水具有较高的清洁效果和按摩效果,故不少花洒或龙头均具有气泡水功能。目前,市面上的气泡水结构,多采用形成旋流并形成负压,再通过抽吸空气并混合到水中,该类型结构相对复杂,在安装时,其吸气通道可能会因为零部件的尺寸误差而被封堵,或者在长时间使用后,水垢封堵吸气通道,进而影响气泡水效果,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不用抽吸空气也能够形成气泡水的结构,结构较为简单,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结构更为简单的气泡水形成结构。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包括进水腔、旋流腔和气泡水出水嘴。

3、所述旋流腔的一端周部通过切向进水通道连通进水腔,另一端收缩,形成缩口并连通所述气泡水出水嘴。

4、所述切向进水通道至少一条,且所述切向进水通道与旋流腔通过进水口连通。

5、为提高水流速度和气泡水效果,还设置以下结构参数:

6、所述切向进水通道的进水口的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腔、旋流腔和气泡水出水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进水通道的进水口的面积和与出水嘴的面积比例为0.8-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腔的旋转圆腔直径与气泡水出水嘴的直径比例为2.2-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腔的旋转圆腔直径与气泡水出水嘴的长度比例为1.05-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进水通道有三条,且均匀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腔、旋流腔和气泡水出水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进水通道的进水口的面积和与出水嘴的面积比例为0.8-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腔的旋转圆腔直径与气泡水出水嘴的直径比例为2.2-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腔的旋转圆腔直径与气泡水出水嘴的长度比例为1.05-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水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进水通道有三条,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旋流腔周部。

6.一种花洒,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微气泡水形成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龙平陈润赖辉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诚霖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