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内检测用作业车。
技术介绍
1、管道内作业车是特种机器人的重要分支,其技术发展源于对复杂、狭窄或高危管道环境进行安全高效检测与作业的迫切需求。传统人工检测存在效率低、风险高,且难以覆盖长距离、小管径管道等局限的问题。随着能源、市政、化工等基础设施规模扩大及老化问题凸显,无损、精准的管道内部状态评估技术需求激增。
2、在现有技术中,管道内作业车辆主要采用车轮和履带作为移动方式。为了适应圆形管道的曲率变化,通常在履带与车架的连接部位设置旋转机构。然而,该机构需要人工进行调节,无法自动适应管道内径的变化,一旦设定完成,也无法在水平面上进行移动,因此其环境适应性较差。鉴于管道内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路径的多样性,现有的管道内作业车辆无法实现管道轴线上的水平和垂直爬行的双重功能,导致整体装置的适用性不足。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的作业车,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继而提出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内检测用作业车,包括车架组件和移动组件(6),所述移动组件(6)设置在车架组件侧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移组件(7)和调节组件(8),所述车架组件包括车架平台(1)、侧车架(5)和弯折组件(9),两组所述侧车架(5)设置在弯折组件(9)左右两侧,所述侧车架(5)内侧设置内衬板(14),所述车架平台(1)在弯折组件(9)上方,所述移动组件(6)和横移组件(7)设置在侧车架(5)上;两组所述调节组件(8)分别设置在侧车架(5)前方和后方,所述车架平台(1)上方设置蓄电池(2)、摄像头(3)和检测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内检测用作业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内检测用作业车,包括车架组件和移动组件(6),所述移动组件(6)设置在车架组件侧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移组件(7)和调节组件(8),所述车架组件包括车架平台(1)、侧车架(5)和弯折组件(9),两组所述侧车架(5)设置在弯折组件(9)左右两侧,所述侧车架(5)内侧设置内衬板(14),所述车架平台(1)在弯折组件(9)上方,所述移动组件(6)和横移组件(7)设置在侧车架(5)上;两组所述调节组件(8)分别设置在侧车架(5)前方和后方,所述车架平台(1)上方设置蓄电池(2)、摄像头(3)和检测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内检测用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板(91)和侧支板(92)上设置开孔,开孔内部转动设置支撑轮(93),所述支撑轮(93)上设置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内检测用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8)包括支撑架(81),所述支撑架(81)固定连接在侧车架(5)的上表面,两个所述支撑架(81)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滑杆(82),两个所述滑杆(82)内侧固定连接有齿条(84),所述滑杆(82)的外壁套接有滑套(83),所述滑套(83)的内壁贯穿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5),所述转动杆(85)采用手动和电动任意一种结构,所述转动杆(8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齿轮(86),所述齿条(84)和调节齿轮(86)相互啮合;所述转动杆(85)的外壁靠近滑套(83)的底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8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内检测用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安装在侧车架(5)的后表面,所述驱动电机(61)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62),所述传动轴(62)贯穿且转动连接在侧车架(5)的内壁;所述侧车架(5)远离弯折组件(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移动轮(64),所述移动轮(64)与传动轴(62)通过锥齿轮组(63)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内检测用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7)包括横移轮(71),所述横移轮(71)连接在传动轴(62)上,所述横移轮(71)的中心线与移动轮(64)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道内检测用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轮(71)包括圆环套(711),所述圆环套(711)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夹板(712),所述夹板(712)轴向固定在传动轴(62)的外壁,所述圆环套(711)为空心环形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李宁,高晓哲,高扬,侯宪珂,申孝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