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虚肝郁型带下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607163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脾虚肝郁型带下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术25‑30份、山药25‑30份、党参6‑8份、白芍12‑15份、车前子10‑12份、苍术9‑12份、甘草3‑5份、香附6‑8份、苍耳子4‑6份、木姜子根9‑12份、柴胡6‑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白术、山药、党参健脾益气治本,柴胡、香附、白芍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苍术、车前子、苍耳子燥湿利湿祛浊,配伍木姜子根温中化湿、行气止痛,形成“健脾‑疏肝‑化湿”协同体系,突破传统方剂组方单一局限,针对性解决脾虚肝郁兼湿浊的复合病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脾虚肝郁型带下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症,多因脾虚失运、肝郁气滞或湿浊下注导致,临床表现为带下量多、色质异常(如白/黄带清稀)、倦怠便溏等。现代医学中,慢性盆腔炎、细菌性阴道炎等疾病常出现此类症状,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存在耐药性、复发率高及胃肠道副作用等问题。

2、目前临床常用中药方剂(如完带汤、易黄汤)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以下不足:

3、(1)侧重健脾或清热,对“脾虚肝郁兼湿浊”复合病机的针对性不足;

4、(2)部分方剂止带效果缓慢,或对慢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改善不明显;

5、(3)现有方剂多未明确区分体质(如内热型患者忌用),易导致误治。

6、另外,针对带下病的中药复方多采用白术、山药等健脾药,但较少配伍疏肝解郁与化湿的协同组合,难以全面调节“肝-脾-湿”病理链。此外,传统煎煮工艺的标准化程度低,影响药效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脾虚肝郁型带下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术25-30份、山药25-30份、党参6-8份、白芍12-15份、车前子10-12份、苍术9-12份、甘草3-5份、香附6-8份、苍耳子4-6份、木姜子根9-12份、柴胡6-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脾虚肝郁型带下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术25-28份、山药25-28份、党参6-8份、白芍12-15份、车前子10-12份、苍术9-12份、甘草3-5份、香附6-8份、苍耳子4-6份、木姜子根9-12份、柴胡6-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脾虚肝郁型带下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术25-30份、山药25-30份、党参6-8份、白芍12-15份、车前子10-12份、苍术9-12份、甘草3-5份、香附6-8份、苍耳子4-6份、木姜子根9-12份、柴胡6-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脾虚肝郁型带下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术25-28份、山药25-28份、党参6-8份、白芍12-15份、车前子10-12份、苍术9-12份、甘草3-5份、香附6-8份、苍耳子4-6份、木姜子根9-12份、柴胡6-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脾虚肝郁型带下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术25-30份、山药25-30份、党参6-8份、白芍12-14份、车前子10-12份、苍术9-11份、甘草3-5份、香附6-8份、苍耳子4-6份、木姜子根9-11份、柴胡6-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脾虚肝郁型带下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术25-30份、山药25-30份、党参6-8份、白芍12-15份、车前子10-12份、苍术9-12份、甘草3-5份、香附6-8份、苍耳子4-6份、木姜子根9-12份、柴胡6-8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银土郑阳贾庆松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铁杆中医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