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供电电路,涉及低功耗电池供电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功耗电池供电电路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物联网、移动计算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对低功耗设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电池供电设备对功耗要求越来越严格,待机状态下设备消耗的电流必须尽量低,通常目标为μa级甚至na级,为达到此目标,在开关机电路中通常需要mos管开关元件,但开关元件通常体积较大,对电路板布板、产品空间及成本是一大挑战,若电路设计不合理还会导致mos管发热增加功耗,更严重着还会温度过高烧坏电路板的风险。低功耗设备常用锂离子电池供电,电压范围通常在3v~4.4v,设备需要充电管理电路,为使电路系统得到更稳定的电压常需要稳压器件。目前的多数方案是电池直接给设备及mcu供电,但通常待机没多久后电池就没有电了,能量的利用率低。为提高待机时间,电子产品待机电路中中常用机械拨动开关或者mos管开关来断开电池与电路系统的连接。为给电池充电还需专门的充电管理芯片,成本问题进一步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功耗电池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耗电池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功耗电路系统包括电池、十个电阻、MOS管、常开按键S1、开关二极管和电源模块,第一电阻R1的第1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第1端、MOS管的S级、第九电阻R9的第2端、开关二极管的第1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2端通过VBUS充电端连接外部的充电器;第十电阻R10的第1端与MOS管的S级、第九电阻R9的第2端、开关二极管的第1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2端与MOS管的G级和微控制单元MCU的MCU_PIO4口连接,MOS管的S级与第九电阻R9的第2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功耗电池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耗电池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功耗电路系统包括电池、十个电阻、mos管、常开按键s1、开关二极管和电源模块,第一电阻r1的第1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第1端、mos管的s级、第九电阻r9的第2端、开关二极管的第1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2端通过vbus充电端连接外部的充电器;第十电阻r10的第1端与mos管的s级、第九电阻r9的第2端、开关二极管的第1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2端与mos管的g级和微控制单元mcu的mcu_pio4口连接,mos管的s级与第九电阻r9的第2端、开关二极管的第1端连接,mos管的g级与微控制单元mcu的mcu_pio4口连接,mos管的d级与电池的vbat端、常开按键的第1和3端连接;常开按键第1和3端与电池的vbat端连接,常开按键第2和4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1端、第三电阻r3的第2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2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2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1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2端和开关二极管的第2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1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2端和微控制单元mcu的mcu_pio1口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2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mcu_pio1口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1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第2端与开关二极管的第1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1端与第八电阻r8的第2端和微控制单元mcu的mcu_pio2口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2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mcu_pio2口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1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第2端与开关二极管的第2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1端接地;开关二极管的第3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1端、电源模块的电源模块使能power_en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电源模块的电源模块使能power_en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2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2端和微控制单元mcu的mcu_pio3口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2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mcu_pio3口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1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低功耗电池供电电路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电池供电电路中,将低功耗电路系统的常开按键、第二电阻r2、开关二极管和微控制单元mcu组成按键控制子电路以进行按键控制;将常开按键、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开关二极管和微控制单元mcu组成按键信号检测子电路以进行按键信号检测;将第一电阻r1、第十电阻r10、mos管、开关二极管和微控制单元mcu组成充电子电路以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博,杜相平,郑明军,张桦,潘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