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原位涡流检测,尤其是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
技术介绍
1、原位涡流检测可以在不影响、不改变工件整体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快速、有效地检测出工件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发现,由于一些场景的空间狭窄,外表面形状曲率变化,现有的检测杆在检测中容易出现探头无法贴合工件表面或检测区域较小的问题。而且现有技术的探头的角度和位置的调节不够灵活,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驱动方式便于调节探头的角度和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和不能达到的技术要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包括
4、探杆,所述探杆的一端通过旋转轴旋转连接有调节杆,所述探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基座;
5、绳驱动结构,所述绳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第三拉绳和第四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第三拉绳和第四拉绳分别穿过中空的探杆,所述第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杆内设有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为导向柱和/或导向轮,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绕过第一导向结构后从中空的探杆内穿过,且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在第一导向结构的导向下与探杆的轴线方向保持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设置在探杆位于第三拉绳或第四拉绳的外侧,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由前至后间隔设置,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杆内设有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为导向柱和/或导向轮,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绕过第一导向结构后从中空的探杆内穿过,且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在第一导向结构的导向下与探杆的轴线方向保持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设置在探杆位于第三拉绳或第四拉绳的外侧,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由前至后间隔设置,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轴线分别与旋转轴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拉绳从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之间穿过并从第二导向柱上绕过向探杆靠近基座的一侧延伸,第二拉绳从第一导向柱的一侧绕过并从第二导向柱的另一侧绕过向探杆靠近基座的一侧延伸,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绕过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部分在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轴线方向上错位分布,并且分别位于第三拉绳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设有开口,探杆的端部插入开口中并通过旋转轴与调节杆连接,调节杆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块,调节杆的后端设有第二连接块,第一拉绳的头端与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二拉绳的头端与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探杆的一侧设有缺口,缺口与第二连接块形状适配,当调节杆旋转至第二连接块置于缺口处,调节杆处于直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绳驱动的工件表面涡流检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三导向柱和第四导向柱,第三导向柱设置在调节杆的前端,第四导向柱设置在调节杆上且位于旋转轴的一旁,第三导向柱和第四导向柱的轴线分别与旋转轴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三拉绳依次从第三导向柱和第四导向柱上绕过并向探杆靠近基座的一侧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琳,万梓威,吴海宇,余铎,廖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