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国古代建筑拍摄,具体为一种用于虚拟拍摄的程序化中国古代建筑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问题:传统三位建模方法耗时耗力,难以快速生成复杂且风格统一且有差异结构的中国古代建筑群。
2、程序化建模技术起源于其对复杂几何体和动画的生成需求,基于不同平台通过程序实现了建模流程的模块化和可复用性,使艺术家能够快速构建生产复杂的3d模型或场景。但现有的程序化生成工具在虚拟拍摄中实时调整场景等需求未被满足,手动修改模型效率低,影响创作灵活性。在虚拟拍摄中,程序化建模主要的需求是在前期在虚幻引擎场景置景后以及在片场预演或拍摄中使用,需求主要有工具便捷性、结构精准性、生成实时性、效果写实性等,能够高效地在前期准备或预演阶段生成物体模型并快速搭建场景。但是目前程序化建模技术,多用于游戏行业,且不能同时兼顾以上几点。通常是由ta(技术美术)针对某种风格形态,基于3d软件进行程序化工具的开发,主要由于目前该技术仍存在一些技术缺陷,这种缺陷导致该方式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虚拟拍摄行业,限制了其在某些场景下的应用效果和用户体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虚拟拍摄的程序化中国古代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虚拟拍摄的程序化中国古代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0中通过建筑规则对屋顶、柱子、围栏、地板、天花板模块进行细致的分类;通过对各个朝代地建筑特征描述为准则,对不同的模块特征进行筛选分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虚拟拍摄的程序化中国古代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0中,基于3D软件houdini,使用SOP和VEX模块套用建筑规则搭建程序化算法,生成基础白盒模型,并将重要参数与模型尺寸形态相关联后,梳理排列,为后续的UI制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虚拟拍摄的程序化中国古代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虚拟拍摄的程序化中国古代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0中通过建筑规则对屋顶、柱子、围栏、地板、天花板模块进行细致的分类;通过对各个朝代地建筑特征描述为准则,对不同的模块特征进行筛选分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虚拟拍摄的程序化中国古代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0中,基于3d软件houdini,使用sop和vex模块套用建筑规则搭建程序化算法,生成基础白盒模型,并将重要参数与模型尺寸形态相关联后,梳理排列,为后续的ui制作做准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虚拟拍摄的程序化中国古代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重要参数包括建筑长度、宽度、楼层高度、楼层数量以及是否开启重屋檐开关、是否开启前、后、右报厦结构开关、前、后、右报厦层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虚拟拍摄的程序化中国古代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s120步后,基于白盒的尺寸框架,在对应合适的位置生成点用于模型的替代,对每个点的缩放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云龙,丁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