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0680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及方法,激振系统包括:多个人形机器人,其中一个所述人形机器人上设置有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人形机器人上设置有配重块;控制终端,其与各所述人形机器人以及所述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通信连接,用以控制各所述人形机器人的步频、步幅以及移动路径;监测装置,其包括多个监测单元,各所述监测单元分布在所述人行桥上,用以监测所述人行桥的振动加速度与振动位移;各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通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人行桥尤其是大跨度人行桥的有效激振,比传统方式更能真实模仿行人激励,避免了采用行人激励的安全风险,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动力特性测试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跨越公路、铁路、河流的大跨度人行天桥越来越多,对集人员通行和景观功能为一体的人行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主跨369米的人行景观悬索桥、主拱拱跨198m的曲梁斜拱人行桥、主跨175m的人行天桥斜拉桥,该类人行桥或人行景观桥,远远突破了传统梁式人行天桥的跨径记录和构造形式。上述这些大跨度人行天桥自振频率低,在人行荷载下加速度响应较大,一般需要进行舒适度控制专题研究,例如安装质量调谐阻尼器等。在进行舒适度评价和质量调谐阻尼器设计时,均需实测获得桥梁的真实动力特性,如加速度、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参数。

2、目前,获取人行桥真实动力特性的激励方式包括:行人激励,无需额外设备,但单人激励力较小,多人配合时又难以保证多人的同步性,无法精确控制频率和幅度,且存在明显的人员安全隐患;环境激励,成本低且不影响桥梁正常使用,适用于长期监测,但激励力小、信号弱,难以控制频率和幅度,数据采集时间较长且数据分析复杂;人工激励,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多个位移监测装置和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多个位移监测装置和多个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均呈矩阵式分布在桥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人行桥上的环境监测装置,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仪,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风速仪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通信连接。

4.一种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多个位移监测装置和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多个位移监测装置和多个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均呈矩阵式分布在桥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人行桥上的环境监测装置,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仪,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风速仪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通信连接。

4.一种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设定各所述人形机器人呈队列式沿所述人行桥的长度方向同步幅、同步频行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行桥动力特性测试用激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设定各所述人形机器人呈队列式沿所述人行桥的宽度方向同步幅、同步频行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峰桑毅彩钟志侨赵东奎马小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