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分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60649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分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有机合成领域中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有如结构式(Ⅰ)所示结构式:#imgabs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利用近红外二区的穿透优势,可实现近红外二区肿瘤荧光成像和高分辨血管造影,能通过激活肿瘤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来实现近红外二区光热免疫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荧光生物诊疗;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和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对深层肿瘤诊疗应用。


技术介绍

1、1856年,花菁染料被willimas首次合成,随后花菁分子被大量研究并快速发展。按共轭链长度分类花菁染料可以分为单甲川花菁(cy1)、三甲川花菁(cy3)、五甲川花菁(cy5)和七甲川花菁(cy7),随着共轭链的延长花菁分子吸收和发射也会随之红移,当达到七甲川花菁时分子的吸收和发射进入了近红外一区(nir-i,700-900nm)。为了使花菁分子能达到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nm),虽然研究通过使用多种策略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但是依然存在不足,如修饰过后的花菁染料可能存在光稳定性差或水溶性差或荧光量子产率低或光热转化效率低等问题,这极大的限制了nir-ii花菁染料的临床应用。

2、恶性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治疗策略始终面临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挑战。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治疗,虽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受限于肿瘤异质性、转移复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有机溶剂为无水二甲基甲酰胺、无水甲苯或无水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有机溶剂为无水乙腈、无水乙醇或无水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有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有机溶剂为无水二甲基甲酰胺、无水甲苯或无水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有机溶剂为无水乙腈、无水乙醇或无水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转子近红外二区花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有机溶剂为无水甲苯、无水乙醇、乙酸或者乙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燕曹桂宁刘旭杰苏湘唐家成叶慧玲尚义昆唐钧泽冉智力李心怡董嘉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