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水合物的生成及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泡冰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二氧化碳水合物是由水分子和客体分子二氧化碳通过氢键网络形成的包络化合物,传统二氧化碳水合物需要在低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形成,且主要针对于水合物法碳捕集和碳封存的相关技术应用,若二氧化碳水合物要应用到食品行业需要更温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来制备和储存,且食用标准符合要求,不具有危险性。现在还没有将气泡冰(二氧化碳水合物)应用到饮品和食品中,尽管目前市面上有各种液体碳酸饮料和其他发泡性饮料,例如气泡水、苏打水等,但都是直接通过加二氧化碳气体或者是添加碳酸氢钠来实现的,同时市面上的所有气泡饮品普遍在3次使用后会出现气泡不足的现象且无法解决,且目前的气泡饮品本身不具有低温属性。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泡冰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2、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泡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泡冰生成系统、气源供应系统、液体注入系统、循环制冷系统、扰动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放气阀、储冰室、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气泡冰生成系统包括气泡冰生成室和网格栅,所述网格栅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的侧壁连接,所述网格栅的各网格内为气泡冰生成的空间,所述储冰室位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的底部下方,所述气泡冰生成室的底部可开合以使所述气泡冰生成室与所述储冰室之间具有连通状态或者封闭状态;所述气源供应系统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连接,用于向所述气泡冰生成室供应预定压力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所述液体注入系统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连接,用于向所述气泡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泡冰生成系统、气源供应系统、液体注入系统、循环制冷系统、扰动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放气阀、储冰室、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气泡冰生成系统包括气泡冰生成室和网格栅,所述网格栅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的侧壁连接,所述网格栅的各网格内为气泡冰生成的空间,所述储冰室位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的底部下方,所述气泡冰生成室的底部可开合以使所述气泡冰生成室与所述储冰室之间具有连通状态或者封闭状态;所述气源供应系统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连接,用于向所述气泡冰生成室供应预定压力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所述液体注入系统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连接,用于向所述气泡冰生成室供应预定体积的含水液体;所述循环制冷系统分别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和所述储冰室连接,用于将所述气泡冰生成室和所述储冰室控制在预定温度;所述扰动系统用于对所述气泡冰生成室内的含水液体和二氧化碳进行扰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连接,所述放气阀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连通;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用于采集各传感器的数据并联动协调控制各部分的运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系统为搅拌装置,且所述制备装置还包括压缩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系统为鼓泡装置,所述网格栅的底部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的底部的间距在0.5cm以下,所述鼓泡装置包括数量与所述网格栅的网格数量对应的若干气管,所述气管对应插入所述网格栅的各网格内浸入网格内的含水液体中,所述气源供应系统与所述气管连接,以通过所述气管向所述气泡冰生成室供应预定压力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栅的底部与所述气泡冰生成室的底部之间的预定距离为2-3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军,訾牧聪,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