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桩基检测,特别涉及一种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在一般建筑物基础设计时常采用桩基础,当桩基础施工完成后通常需要对已施工完成的桩基础进行承载力检测,在传统的承载力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条石进行堆载来平衡油压千斤顶的反力,如附图1所示,在桩基1上方依次安装钢垫板2、油压千斤顶3、钢垫板2、主梁4,在主梁4的上方堆叠条石5,其中条石5堆载的高度较高。当桩基承载力检测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场地上方净空较小或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场吊装条石时难以进行检测。为此,在保证检测的同时,如何进一步优化检测装置,以解决检测装置高度过高的问题成为当前阶段的紧要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锚杆离桩基距离较远,锚杆受力不受桩基检测过程中周围土体松动影响,且检测装置占用空间少,方便安装和拆除。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钢垫板、油压千斤顶、主梁、拉压复合型锚杆、次梁和分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垫板(102)、油压千斤顶(101)、主梁(201)、拉压复合型锚杆(300)、次梁(203)和分配梁(202),桩基(100)的上方由下往上依次放置有钢垫板(102)、油压千斤顶(101)、钢垫板(102)、主梁(201),所述主梁(201)的两端通过所述拉压复合型锚杆(300)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次梁(203)有四个,且与所述主梁(201)之间夹角均为锐角,其中两个成对的所述次梁(203)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梁(201)左端的前侧和后侧,另外两个成对的所述次梁(203)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梁(201)右端的前侧和后侧,在所述主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垫板(102)、油压千斤顶(101)、主梁(201)、拉压复合型锚杆(300)、次梁(203)和分配梁(202),桩基(100)的上方由下往上依次放置有钢垫板(102)、油压千斤顶(101)、钢垫板(102)、主梁(201),所述主梁(201)的两端通过所述拉压复合型锚杆(300)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次梁(203)有四个,且与所述主梁(201)之间夹角均为锐角,其中两个成对的所述次梁(203)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梁(201)左端的前侧和后侧,另外两个成对的所述次梁(203)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梁(201)右端的前侧和后侧,在所述主梁(201)上放置所述分配梁(202),成对的所述次梁(203)分别放置在一个所述分配梁(202)的两端,所述次梁(203)的两端通过所述拉压复合型锚杆(300)固定在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拉压复合型锚杆(300)分布在同一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01)与次梁(203)之间的夹角为30°~45°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金伙,李欣,沈铭龙,涂兵雄,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