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补秧,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补秧设备及插秧机。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增长,现在的农业生产面临多重挑战,例如农业产出增长速度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减少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农业机械化成为提高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在插秧领域里,曾经采用全人工插秧的方式,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插秧机,例如,步行式插秧机、独轮乘坐式插秧机和高速乘坐式插秧机等几种。现有的插秧机中,秧苗放置在插秧机的插植部中,当插植部内的秧苗使用殆尽后,往往需要人工进行补秧,即,将秧苗人工放入插植部内。
2、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插秧车能实现补秧操作。但是由于秧苗整体占用空间较大,车上空间有限,不能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储存更多的秧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补秧设备及插秧机,其能够实现更多数量秧苗的储存。
2、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秧设备,其包括:
4、存秧装置,所述存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秧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秧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秧设备(100)还包括保护壳(40),所述存秧装置(10)、所述补秧装置(20)和所述展秧装置(3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所述保护壳(40),所述保护壳(40)用于对所述秧苗(2000)进行限位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秧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40)包括底板(41)以及围设于所述底板(41)的护板(42),所述存秧装置(10)和所述补秧装置(2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所述底板(41),所述护板(42)用于对所述秧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秧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秧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秧设备(100)还包括保护壳(40),所述存秧装置(10)、所述补秧装置(20)和所述展秧装置(3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所述保护壳(40),所述保护壳(40)用于对所述秧苗(2000)进行限位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秧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40)包括底板(41)以及围设于所述底板(41)的护板(42),所述存秧装置(10)和所述补秧装置(2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所述底板(41),所述护板(42)用于对所述秧苗(2000)进行限位保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秧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1)包括依次设置的存秧底板(411)、补秧底板(412)以及承接引导板(413),所述存秧底板(411)用于设置存秧装置(10),所述补秧底板(412)用于设置补秧装置(20),所述存秧底板(411)和所述补秧底板(412)均水平设置,所述承接引导板(413)相对于所述补秧底板(412)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承接引导板(413)用于承接从所述补秧装置(20)输送而来的展态的秧苗(2000),并将所述展态的秧苗(2000)引导至所述插秧机(1000)的插植部(3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补秧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秧装置(30)包括安装件(31)、支撑件(32)以及限位件(34),所述支撑件(32)与所述安装件(31)连接,所述支撑件(32)沿所述补秧装置(20)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限位件(34)与所述支撑件(32)连接,所述限位件(34)沿与所述输送方向呈夹角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件(34)用于对位于所述补秧装置(20)上的所述秧苗(2000)的待限位位置(2100)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所述秧苗(2000)在所述补秧装置(20)上的输送过程中由卷态转变为展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秧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4)朝向上游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少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