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凸包、大拉深比的铝合金构型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00256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01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凸包、大拉深比的铝合金构型的成型方法,涉及铝合金构型的加工领域,方法是利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进行成型,包括以下步骤:S1:下料;S2:第一次成型,采用第一模具对毛胚料进行冲压成型,冲压后凸包的高度不超过31mm,且包口处的直径超过设计尺寸;S3:退火;S4:第二次成型,采用第二模具对毛胚料进行冲压成型,冲压拉伸后凸包的高度在37mm‑39mm之间,且在两个凸包之间冲压有加强筋;S5:固溶处理;S6:第三次校型,在固溶处理后的15min内,利用第二模具将加强筋和凸包冲压至设计高度;S7:自然时效;S8:机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降低材料开裂风险,以及实现该零件大拉伸比的无开裂成型,完成高质量的零件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构型的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凸包、大拉深比的铝合金构型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1、零件1的材料初始状态是2024-o,最终交付状态为t42;2024材料的性能为抗拉强度σbmpa≥425,屈服强度σsmpa≥275,延伸率为12%;此材料在退火和新淬火状态下有良好的成型性能。制作该零件1的胚料厚度是1mm,零件1制作完成后,零件1是外形尺寸为长为390mm,宽为290mm,高为41mm的双凸包11结构;其中,凸包11的高度为41mm,凸包11与底部法兰面13通过半径为6mm的圆角转角,即包口14尺寸为93mm,两个凸包11中间连接有3个高度为8mm的加强筋12(实际上相当于是形状为半圆柱的槽),每个凸包11中开放条形窗口;零件1的底部法兰面13具有多个预孔,具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

2、制作该零件1具有如下难度:

3、1、2024铝合金的强度较高,但其塑形相对较差;在成型过程中,尤其对复杂形状的弯曲、拉伸等操作,材料容易出现开裂、起皱等缺陷;

4、2、零件1为双凸包11结构,拉深比大,一次成型难度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凸包、大拉深比的铝合金构型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进行成型,第一模具具有半径大于凸包(11)半径的两个凸包凸模,两个凸包凸模之间的中心距与零件(1)上要加工的两个凸包(11)的中心距匹配;第二模具的尺寸与零件(1)的设计尺寸匹配;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下料采用激光下料,下料尺寸满足1个毛胚料加工1个零件(1);下料完成后应对毛胚料进行清理,去除切割面表面毛刺和边缘烧蚀层,打磨毛料表面缺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第一模具上的凸包(11)模具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凸包、大拉深比的铝合金构型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进行成型,第一模具具有半径大于凸包(11)半径的两个凸包凸模,两个凸包凸模之间的中心距与零件(1)上要加工的两个凸包(11)的中心距匹配;第二模具的尺寸与零件(1)的设计尺寸匹配;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下料采用激光下料,下料尺寸满足1个毛胚料加工1个零件(1);下料完成后应对毛胚料进行清理,去除切割面表面毛刺和边缘烧蚀层,打磨毛料表面缺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第一模具上的凸包(11)模具的半径为50mm,凸包(11)模具高度为31mm,过渡半径为1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退火的温度为405℃-415℃,保温时间为60min-65min,保温结束后,以不大于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群武郭小波李扬贺加亮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新航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