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于轨道交通施工的钢轨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737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01 18:38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于轨道交通施工的钢轨支撑架,包括:支撑板,双向螺纹杆,第一转把,第一支架杆,第一保护外壳,第二支架杆,第二保护外壳,固定板;其中,在固定板上对称设置两块支撑板,在两块支撑板之间转接设置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的中间固定设置第一转把,双向螺纹杆上对称螺纹连接设置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第一支架杆的一端连接设置第一保护外壳,第二支架杆的一端连接设置第二保护外壳;及伸缩杆,弹簧,卡紧板;其中,支撑板上构造有凹槽,在凹槽内两侧连接设置伸缩杆,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设置卡紧板,伸缩杆上套接设置弹簧,弹簧的一端抵接卡紧板,另一端抵接凹槽;能够又防护好两端避免其对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地铁施工,尤其涉及于轨道交通施工的钢轨支撑架


技术介绍

1、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即“地下铁道”或“地下铁”的简称;许多此类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并考量建造及营运成本,可能会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转成地面或高架路段。地铁轨道铺设,是地铁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地铁轨道铺设,在轨床上铺设好轨枕后,施工人员通过徒手搬抬的方式,将钢轨一段段的铺设在轨枕上,并通过轨枕上的扣件,对铺设在其上的钢轨进行连接固定,以保证钢轨的稳定,但是,由于地铁的钢轨是实心结构的金属,重量较重,通过人力直接徒手搬抬钢轨,时间久了会使施工人员手部产生疲劳,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钢轨的铺设效率。目前的装置在对钢轨进行运输的时候,由于钢轨两头比较尖锐,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会发生意外,钢轨的两头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目前的装置在移动过后无法进行固定,移动后产生的惯性可能会使装置失控,因此设计一种于轨道交通施工的钢轨支撑架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于轨道交通施工的钢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支撑板(1),双向螺纹杆(3),第一转把(4),第一支架杆(5),第一保护外壳(6),第二支架杆(7),第二保护外壳(8),固定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于轨道交通施工的钢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向螺纹杆(3)两侧的两块所述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滑杆(9),所述第一支架杆(5)和所述第二支架杆(7)对称设置三组,每组两个,其中一组螺纹连接在所述双向螺纹杆(3)上,另外两组分别滑接设置在所述滑杆(9)上,所述第一保护外壳(6)和所述第二保护外壳(8)对称设置两组,每组两个,分别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于轨道交通施工的钢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支撑板(1),双向螺纹杆(3),第一转把(4),第一支架杆(5),第一保护外壳(6),第二支架杆(7),第二保护外壳(8),固定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于轨道交通施工的钢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向螺纹杆(3)两侧的两块所述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滑杆(9),所述第一支架杆(5)和所述第二支架杆(7)对称设置三组,每组两个,其中一组螺纹连接在所述双向螺纹杆(3)上,另外两组分别滑接设置在所述滑杆(9)上,所述第一保护外壳(6)和所述第二保护外壳(8)对称设置两组,每组两个,分别连接设置每组所述第一支架杆(5)和每组所述第二保护外壳(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于轨道交通施工的钢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的所述凹槽(2)对称设置为两个,所述卡紧机构对称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卡紧机构公用一个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何柳苏宇朱强张园郑佳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