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轴承自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1、滚动轴承作为机械传动系统的核心支撑部件,其服役性能直接决定了重大装备的运行可靠性。美国国家设备维护协会研究显示,工业领域每年因轴承突发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机损失超过47亿美元。这凸显了构建轴承全生命周期状态监测体系的工程紧迫性。
2、智能轴承通过集成传感、供能及决策单元,为实现设备健康管理提供了革新路径。为摆脱传统供能带来的局限性,学界提出基于机械能俘获的微能量自供给技术,主要包括电磁式、压电式和摩擦电式三种。然而,传统摩擦纳米发电机由于长时间直接接触摩擦,摩擦材料损耗较快,导致结构寿命短,严重制约其工程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轴承自供电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非接触式自发电,并根据转速自动切换发电模式,避免摩擦层界面的频繁机械摩擦导致寿命缩短的问题,且不会破坏轴承的完整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轴承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本体、位于所述轴承本体一端的轴承端盖、安装在所述轴承本体和所述轴承端盖之间的自供电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轴承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轴承本体的内圈同轴连接,并随所述内圈同步转动,且所述定子的内孔结构不小于所述内圈的内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轴承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端盖与所述轴承本体之间用于供所述定子与所述安装块动作的安装间隔,所述轴承端盖上设有环绕在所述安装间隔外周侧的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圈,或者连接用于安装所述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轴承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本体、位于所述轴承本体一端的轴承端盖、安装在所述轴承本体和所述轴承端盖之间的自供电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轴承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轴承本体的内圈同轴连接,并随所述内圈同步转动,且所述定子的内孔结构不小于所述内圈的内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轴承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端盖与所述轴承本体之间用于供所述定子与所述安装块动作的安装间隔,所述轴承端盖上设有环绕在所述安装间隔外周侧的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圈,或者连接用于安装所述轴承本体的轴承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轴承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安装块均与所述定子的外周壁之间均连接有能够沿所述定子径向伸缩的弹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轴承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部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二摩擦部采用尼龙材料制作而成,或者所述第二摩擦部采用聚四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意平,董柯,王送来,刘翊,沈龙江,徐元栋,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