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造,尤其是一种注射完毕针头自行隐入的急救注射笔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医疗急救领域,急救注射笔凭借其便携性与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的特性,已成为应对过敏休克、低血糖昏迷等突发状况的重要工具。然而,现有单次使用急救注射笔在完成注射后,针头仍处于暴露状态,势必导致安全隐患,暴露的针头极易再次伤及使用者,且在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刺伤工作人员,增加感染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2、就目前行业现状而言,市场上部分急救注射笔虽配备针头隐藏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部分装置采用多级齿轮传动与连杆组合的复杂机械联动结构实现针头隐藏,此设计不仅需要精密的加工工艺来确保部件配合精度,还涉及多道组装工序,导致生产周期延长、成本攀升。再者,部分急救注射笔依赖旋转、按压等手动操作触发隐藏机构,在实际紧急救治场景中,使用者往往因操作生疏等因素,难以准确地完成隐藏步骤,甚至出现误操作致使针头提前隐藏,延误治疗时机。此外,部分隐藏结构在可靠性上存在不足。以弹簧驱动的隐藏机构为例,在模拟长途运输的颠簸测试中,当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射完毕针头自行隐入的急救注射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注射完毕针头自行隐入的急救注射笔结构,其特征在于,临近其顶端设定距离,所述内主体成型有径向回弹阻挡结构;临近其顶端设定距离,所述激发杆成型有与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相配合的径向外延限位结构;初始状态下,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与所述径向外延限位结构互锁以限制所述激发杆轴向位移运动自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注射完毕针头自行隐入的急救注射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主体上成型有避让缺口;初始状态下,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与所述避让缺口相互错位,且其由所述外主体环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完毕针头自行隐入的急救注射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注射完毕针头自行隐入的急救注射笔结构,其特征在于,临近其顶端设定距离,所述内主体成型有径向回弹阻挡结构;临近其顶端设定距离,所述激发杆成型有与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相配合的径向外延限位结构;初始状态下,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与所述径向外延限位结构互锁以限制所述激发杆轴向位移运动自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注射完毕针头自行隐入的急救注射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主体上成型有避让缺口;初始状态下,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与所述避让缺口相互错位,且其由所述外主体环抱,其径向扩张自由度被约束,所述径向外延限位结构因受到来自于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的阻挡力作用而其轴向位移自由度被限制;在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与所述避让缺口正对位状态下,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因受到来自于所述外延限位结构的径向分力作用而自行径向扩张,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与所述径向外延限位结构解除互锁;注射完毕后,所述外主体因受到来自于所述辅助弹簧的推顶力作用而执行下移回位运动,直至所述避让缺口的顶壁与扩张态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相顶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注射完毕针头自行隐入的急救注射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外延限位结构包括有n个内置限位凸起;所述内置限位凸起由所述激发杆的周向外侧壁继续径向延伸而成;所述径向回弹阻挡结构包括有n个径向回弹臂;所述径向回弹臂由所述内主体的周向外侧壁经割裂去除材料处理而成型,且临近其自由端,成型出与所述内置限位凸起相适配的外置限位凸起;所述避让缺口由所述外主体的周向外侧壁经历去除材料处理而成型,且其数目为n;n≥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注射完毕针头自行隐入的急救注射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组件和所述下位组件采取对向插合方式组装为一体;临近插合面设定距离,所述下外壳的内腔成型有轴向限位台阶,所述内主体和所述外主体的下移最大行程均被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注射完毕针头自行隐入的急救注射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杆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晓斌,古新月,武瑞金,王蒲蕊,覃平,
申请(专利权)人:宝聚禾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