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649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包括外壳体、回弹组件、下压组件、激发组件,所述外壳体所在的中部形成容纳腔体;回弹组件包括回弹杆件以及在回弹杆件外周冲压组件,回弹杆件所在的中部形成上下贯穿的第一连通腔,通过所述冲压组件实现回弹杆件在容纳腔体内做向下的激发动作;激发组件位于外壳体所在的侧边位置,形成对下压组件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限位;所述回弹杆件所在的下端面形成对敷贴的负压吸附,通过对激发组件的驱动,实现对回弹组件的激发下压,从而实现位于回弹杆件上的敷贴脱离负压吸附,并贴附于指定位置。整个装置采用的激发组件,能够实现单手操作,将敷贴转运至指定位置,操作极为便捷,无需专门的训练使用技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敷贴转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


技术介绍

1、药物敷贴是一种将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通过药物的局部渗透、经络的自我调节作用来治疗疾病。这种方法具有取材方便、使用简单、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适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尤其是对于高血压、痛风、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的治疗及祛斑,祛痘,美白等医美的效果,药物敷贴法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2、药物敷贴法在选药和穴位选择上需要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干湿度、贴敷面积和时间,以确保治疗效果。

3、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为cn217067408u中,公开了一种中医骨伤用中药敷贴结构,包括:压件,所述压件的内部设有矩形槽,压件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卡板,压件的外侧设有均匀排列的楔形块,楔形块处于侧槽内部以及安装件后方。使压件可以安装在安装件的内部,使敷贴可以放入到推动板的后方,使热量可以通过通槽进行传递,使中药可以被加热,激发药效,促进药效吸收,同时可以起到保温效果。

4、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包括外壳体、回弹组件(2)、下压组件(3)、激发组件(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负压的敷贴辅助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筒状结构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容纳腔体(102)的内径大于下壳体(5)上部内壁内径,以形成回弹杆件(21)下部的凸台在中心轴线方向运动时的让位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回弹杆件(21)所在的下端面设置有卡槽(211),并实现所述卡槽(211)与第一连通腔(2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包括外壳体、回弹组件(2)、下压组件(3)、激发组件(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负压的敷贴辅助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筒状结构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容纳腔体(102)的内径大于下壳体(5)上部内壁内径,以形成回弹杆件(21)下部的凸台在中心轴线方向运动时的让位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回弹杆件(21)所在的下端面设置有卡槽(211),并实现所述卡槽(211)与第一连通腔(201)的下端部连通,通过所述卡槽(211)实现对敷贴外壁的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壳体(1)的上部两侧横向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开孔(103),位于所述下压组件(3)的上部横向贯穿有与第一开孔(103)同心的第二开孔(302),使所述激发组件(4)同时贯穿第一开孔(103)和第二开孔(3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源的微负压敷贴辅助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绍叙覃平
申请(专利权)人:宝聚禾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