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组件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200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7:49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液冷组件及电池模组。该液冷组件包括底板和立板。立板连接于底板,并将底板分隔为至少两个安装区域。安装区域被配置为安装电芯。其中,底板在对应于每一安装区域的位置均设有第一进水换热管和第一回水换热管,立板设有第二进水换热管和第二回水换热管,第二进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进水换热管连通,第二回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回水换热管连通,在底板的第一侧,第一进水换热管和第一回水换热管在底板上分别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底板的第二侧,第一进水换热管和第一回水换热管相连通。由此,可以同时对电芯的底面和侧面散热,增大散热面积,提升电池模组的稳定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液冷组件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中。电池模组通常利用冷却板中的冷却液带走电芯产生的热量,以达到散热的效果。目前的冷却板通常只能对电芯的一个面进行散热,使冷却板与电芯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组件及电池模组,可以改善电芯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组件,包括:

3、底板;

4、立板,连接于所述底板,并将所述底板分隔为至少两个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被配置为安装电芯;

5、其中,所述底板在对应于每一所述安装区域的位置均设有第一进水换热管和第一回水换热管,所述立板设有第二进水换热管和第二回水换热管,所述第二进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进水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二回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回水换热管连通,在所述底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进水换热管和所述第一回水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立板沿所述底板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进水换热管和所述第一回水换热管在所述底板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进水换热管和所述第二回水换热管在所述立板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换热管和所述第一回水换热管均为设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立板一侧的蛇形管道,所述第二进水换热管和所述第二回水换热管均为成型于所述立板内部的蛇形通道。

4.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立板沿所述底板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进水换热管和所述第一回水换热管在所述底板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进水换热管和所述第二回水换热管在所述立板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换热管和所述第一回水换热管均为设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立板一侧的蛇形管道,所述第二进水换热管和所述第二回水换热管均为成型于所述立板内部的蛇形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立板的相对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被配置为抵接电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立板的至少一侧构造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被配置为连接固定环,以通过所述固定环固定电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连接有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越郑硕赵紫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