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管廊数字化管理,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廊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
技术介绍
1、地下管廊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具有距离长(通常数公里至数十公里)、节点密集(包含数百至数千个传感器与设备)的典型特征。在此场景下,传统方法依赖bim模型静态展示与人工巡检结合,面临两大核心矛盾:
2、1、长距离导致的数据同步延迟:传感器数据需跨区域传输至中心服务器,与bim模型异步更新,高危事件(如渗漏、设备故障)的响应时效严重不足;
3、2、多节点高并发引发的处理阻塞:海量传感器告警、视频监控、工单任务并行处理时,传统时间戳顺序机制无法区分事件关联性与影响范围,关键告警易被低优先级任务阻塞。
4、现有技术中,典型方案通过bim模型集成传感器数据实现可视化监控,但其存在以下本质缺陷,如传统bim仅作为几何信息载体,实时数据需通过人工或独立系统异步导入,导致模型与数据割裂。例如,长距离管廊中跨区域事件(如管道渗漏)的告警需等待多系统数据对齐,无法实现全链路状态同步;多源事件处理依赖固定时间顺序,缺乏基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廊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地下管廊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缘标签的构建包括:基于事件触发源的设备标识符确定初始关联节点;根据所述BIM模型中预定义的空间拓扑关系扩展关联数据节点列表,所述空间拓扑关系包括管道连接方向及阀门位置信息;基于历史维护记录与实时运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生成影响范围标识,所述影响范围标识为所述血缘标签中覆盖的管道编号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地下管廊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化关联指纹的生成包括: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廊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地下管廊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缘标签的构建包括:基于事件触发源的设备标识符确定初始关联节点;根据所述bim模型中预定义的空间拓扑关系扩展关联数据节点列表,所述空间拓扑关系包括管道连接方向及阀门位置信息;基于历史维护记录与实时运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生成影响范围标识,所述影响范围标识为所述血缘标签中覆盖的管道编号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地下管廊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化关联指纹的生成包括:从所述预定义关联规则库中提取高频关联模式,所述高频关联模式包括渗漏事件与同区域湿度传感器的绑定规则、设备故障与历史维修记录的映射规则;采用哈希算法对所述血缘标签的关键特征进行压缩,生成唯一指纹标识,所述哈希算法的输出满足以下公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地下管廊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拓扑驱动模块中,所述连接关系拓扑数据通过ifc标准接口从bim模型中解析获得,且所述拓扑数据包括管道连接方向、阀门位置信息及区域隔离边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的地下管廊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万军,邓娟,周果林,黄天有,熊剑,曹建武,黄煊博,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