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色纺纱的毛絮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9172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色纺纱的毛絮处理装置,涉及色纺纱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杆、进风壳、刮刀和导杆;所述支撑杆的左端与右端均焊接有框架,框架的上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抖动电机,抖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转盘,转盘底端焊接有推压柱,支撑杆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有晃动壳,晃动壳内部转动连接有下滚筒,下滚筒外侧面设有U型环槽结构;所述进风壳的侧面安装有风扇机;通过风扇机、进风壳、抖动电机、转盘、推压柱、推送板和晃动壳的设置,利用震动配合风力吹拂的方式实现了纱线表面附着毛絮的清除,提升了纱线表面的光洁度,解决了传统色纺纱加工中无法对纱线表面附着的毛絮进行清除导致纱线编织的布面外观粗糙和布料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色纺纱,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色纺纱的毛絮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色纺纱是一种通过‌“先染色、后纺纱”‌工艺制成的纱线,即先将纤维进行染色,再将不同颜色的染色纤维混合纺制成纱线的加工流程,从而使后续纺织成的布面材料呈现自然柔和的混色效果或多彩风格。目前,在色纺纱过程中纱线与络筒机相关部件的接触部位产生摩擦导致纱线出现纤维磨损,纱线表面往往会形成大量毛絮并向纺纱车间的空气中扩散,因此纺纱车间会布设多台空气吸尘器对漂浮的毛絮进行吸收清除,由此可见,在传统色纺纱加工中,仅采用空气吸尘器对漂浮在空气中的毛絮进行吸收清除处理,空气吸尘器无法对纱线自身附着的毛絮进行清除,纱线表面残留的毛絮会纱线同步缠绕收集,导致采用纱线编织布料的工作中影响编织布面产品的光洁度,使编织形成布面看起来更加粗糙,造成纱线布面出现起毛、起球等现象,严重影响布面的外观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色纺纱的毛絮处理装置,以解决传统色纺纱加工中无法对纱线表面附着的毛絮进行清除导致纱线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色纺纱的毛絮处理装置,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左侧面安装有控制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侧面焊接有储毛箱(9),储毛箱(9)的上侧面焊接有落毛筒(8),落毛筒(8)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柔性风筒(7),柔性风筒(7)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晃动壳(5);还包括支撑杆(6)、进风壳(14)、刮刀(20)和导杆(25);所述支撑杆(6)的左右两端均与框架(1)固定连接,支撑杆(6)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有晃动壳(5),晃动壳(5)内部转动连接有上滚筒(15)和下滚筒(16),下滚筒(16)外侧面设有U型环槽结构;框架(1)的上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抖动电机(2),抖动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色纺纱的毛絮处理装置,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左侧面安装有控制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侧面焊接有储毛箱(9),储毛箱(9)的上侧面焊接有落毛筒(8),落毛筒(8)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柔性风筒(7),柔性风筒(7)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晃动壳(5);还包括支撑杆(6)、进风壳(14)、刮刀(20)和导杆(25);所述支撑杆(6)的左右两端均与框架(1)固定连接,支撑杆(6)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有晃动壳(5),晃动壳(5)内部转动连接有上滚筒(15)和下滚筒(16),下滚筒(16)外侧面设有u型环槽结构;框架(1)的上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抖动电机(2),抖动电机(2)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晃动壳(5)在支撑杆(6)上左右抖动的转盘(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色纺纱的毛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毛筒(8)为上下贯通的筒体结构,落毛筒(8)内部左侧面与右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为左右对称的斜面结构,落毛筒(8)的斜面结构上安装有静电吸附发生板(18),落毛筒(8)的筒体结构前侧面与后侧面均设有两组左右对称的斜向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色纺纱的毛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遮罩(3)的数量为两组,透气遮罩(3)为槽体结构,每组透气遮罩(3)的槽底部位均设有左右贯通的通槽,通槽的槽口部位覆盖粘接有过滤垫片(13),过滤垫片(13)采用聚氨酯网状海绵材质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色纺纱的毛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晃动壳(5)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推送板(12),推送板(12)的上侧面设有长条凹槽,晃动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以中刘冬亚王霞卞中成陈素平腾拥刚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天悦纺织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