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及高硒含量桑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59158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在桑树新梢生长期,叶面喷施复合硒肥溶液1~3次,使桑叶干品的有机硒含量≥800μg/g;所述复合硒肥包括:亚硒酸盐50~60重量份、有机螯合剂20~25重量份、渗透剂8~12重量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复合硒肥(亚硒酸盐+有机螯合剂+渗透剂)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硒在桑叶蜡质层的渗透效率,使桑叶干品有机硒含量稳定达到≥800μg/g,远超天然桑叶(<0.5μg/g)。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桑树新梢生长期的生理特性,采用分次梯度喷施,结合pH调控和雾化粒径控制,实现硒积累的精准调控,桑叶中有机硒的含量应达到99%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建立桑叶特异性富硒技术体系,突破现有富硒作物的浓度上限(<300μg/g),发现桑叶硒积累临界点(900μg/g)以下不发生毒害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物强化,涉及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及高硒含量桑叶应用,特别涉及通过精准叶面补硒技术生产富硒桑叶的方法,及其在功能性食品或者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人体中硒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因此,食物中硒的含量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硒的摄入量,而我国约有72%的土壤属于缺硒或低硒土壤,导致居民日常饮食中硒摄入普遍不足。桑叶作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例如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植物纤维、茶多酚、可溶性糖及生物碱等),具有丰富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健康产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2、目前,天然桑叶的硒含量普遍低于0.5μg/g(桑叶干品),远不能满足抗癌、抗氧化等功能性产品的需求(硒含量≥800μg/g)。传统土壤施硒法吸收效率低(<30%),且易造成土壤污染,而现有富硒作物技术又难以适配桑树的特殊性:桑叶表面蜡质层厚度达0.5~2μm,普通硒肥渗透性差,且桑树对硒的耐受阈值尚未明确,盲目施用易导致毒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桑树新梢生长期,叶面喷施复合硒肥溶液1~3次,使桑叶干品的有机硒含量≥800μg/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硒酸盐包括亚硒酸钠、亚硒酸锌或亚硒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螯合剂包括聚天冬氨酸、谷氨酸二乙酸、乙二胺二琥珀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为Silwet L-7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桑树新梢生长期,叶面喷施复合硒肥溶液1~3次,使桑叶干品的有机硒含量≥800μg/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硒酸盐包括亚硒酸钠、亚硒酸锌或亚硒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螯合剂包括聚天冬氨酸、谷氨酸二乙酸、乙二胺二琥珀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为silwet l-7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叶面富硒技术的功能性桑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复合硒肥溶液的ph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永东胡丽虹张潇予陈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宝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